2005年,農業總產值4.07億元,農業總收人10.34億元。以農業經濟為主,主產水稻、紅苕、玉米、小麥、油菜、花生、水果及蠶繭等。糧食總產量72324噸,以養豬為龍頭的羊、兔、雞、鴨養殖業正在形成,年出欄生豬9.71萬頭。全管委有鄉鎮民營企業1614家,年產值達7.97億元。
1986—2005年,投人場鎮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及鄉道公路改造資金達2.08億元,場鎮建房18.23萬平方米,建市場2450平方米,硬化街道長7510米,安裝街燈230盞,街道植樹1878株,農村建鄉村公路721.5公裏。完成了34.03公裏鄉道公路的油路改造,村通公路100%。
(第二節)鎮鄉
鎮子鎮
位於縣境西南,省級小城鎮試點鎮、市級重點工業鎮。1992年雲歸鎮、玉清鄉、建華鄉合並建鎮子鎮。2001年,建華鄉析出。轄雲橋、治水、高水、茶店、天台、觀塘、金牛、三聖、櫃墊、集福、吉安、北嶽、觀橋、玉溝、玉橋、新墊、獅子壩、玉峰、麻柳19個村。工農業總產值3.1億元,財政收人3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3023元。
有農家樂3家,1998年辦歌舞廳11個,2005年存5個。
溪河以小蒙溪河為主幹,有鎮子溪、玉清溪兩條支流。有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3座。森林覆蓋率31%。主產水稻、紅苕、玉米等。糧食總產1986年8751噸,2005年1.22萬噸。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棉花。2004年確定為縣優質水果基地鎮。以養豬為龍頭的羊、兔、雞、鴨、鵝規模養殖業正逐步形成。4個新建豬場,年出欄生豬4200頭。
企業以民營個體經濟為主,安嶽汽車水泵廠年產值1500萬元以上。
20年間農民建樓房3201座,61.44萬平方米。閑置房1234座,13.69萬平方米。
本鎮交通方便,省道206線過境12公裏。縣道公路2.43公裏,群養路2.1公裏。有瀝青路4.53公裏,街道為水泥路麵。
有中學1所,小學1所,九義校1所,在校生2654人。中心衛生院、鎮衛生院各一所,病床50張,村衛生站19個。
文化鎮
位於縣境東南,1992年新民鄉並人建鎮。轄棗塘、白坪、四合、隆恩、燕橋、前鋒、萬林、桂林、文田、金相、水口、涼風、泰山、新盆、板栗、矮橋、新回、新園、新塔19個村。工農業總產值1.71億元,財政收人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3007元。
溪河以小清流河為主幹,有小型水庫6座。森林覆蓋率28%。主產小麥、水稻、紅苕、玉米等。2005年糧食總產量1.9萬噸。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辣椒、油菜。2002年確定為全國優質水果無公害檸檬基地鎮。養殖業以養豬為主,多為分戶散養。
有民營企業591家。
20年間405戶農民建房5.27萬平方米。閑置房386座,4.99萬平方米。
省道206線過境11公裏。有村社公路372.2公裏。
有中學1所,九義校1所,小學1所,在校生2544人。鎮衛生院1所,病床10張。村衛生站19個。
嶽源鄉
位於縣境南,民國30年建鄉,以嶽陽溪發源地得名,1992年並人文化鎮,1995年再建鄉。轄金亭、金堰、寶林、三眼、八字牆、新店、雙橋、凡橋、石歸9個村。工農業總產值3394萬元,財政收人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730元,分別比1986年增加3030萬元、71.5萬元,2305元。
地處緩丘平地,有小型水庫2座。本鄉土地肥沃,以農業經濟為主,森林覆蓋率29%。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紅苕等。糧食總產1986年5544噸,2005年5576噸。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黃豆等,2001年確定為優質檸檬生產基地鄉。以養豬為龍頭的羊、兔、雞、鴨、鵝規模養殖業逐步形成。
2005年勞務輸出3085人,總收人680萬元。
20年間689戶農民建樓房8.3萬平方米。閑置房312座,3.9萬平方米。有鄉村公路89公裏。
中學一所,小學5所,在校生819人。鄉衛生院1所,病床4張,村衛生站4個。
大平鄉
位於縣境南,1992年九龍、趙坪鄉並人,1995年九龍拆出。轄太平、燃燈、平閣、萬慶、水橋、玉石、水塘、金莊、平德、太華、趙平、平井、紅鶴、斜石、夾沙、平房16個村。工農業總產值1.98億元,財政收人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336元。
河流東以小清河為主幹,西以蒙溪河為主幹。森林覆蓋率33.5%。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紅苕。糧食總產1986年1.2萬噸,2005年2萬噸。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為主。以養豬為龍頭的羊、兔、雞、鴨、鵝規模養殖逐步形成。
20年間1613戶農民建房29.68萬平方米,閑置房59座7225平方米。
有鄉村公路73公裏,其中水泥路12.2公裏。2003年大平、趙坪街道建成水泥路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