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務工經商5650人,年收人1850萬元。
20年間1701戶農民建房,39.4萬平方米。空置房439座,5.4萬平方米。
交通方便,4條省道、縣道過境。通鄉瀝青路4公裏。鄉村公路30公裏。3496平方米老街已鋪成水泥路麵。
1994年,位於大灣、洞山村的金堂農民集居點經上級批準逢場。
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村小5所。在校生1846人,衛生院1所,病床10張,村衛生站12個。
天寶鄉
位於縣境南,1992年與天林鄉合並建天林鎮,1995年再建鄉。縣重點小城鎮。轄九橋、蘭草、東觀、君寨、福莊、碑口、金灣、倉溝、白露9個村。工農業總產值9959萬元,財政收人19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為3131元。
大清流河由北向南流過,有小一型水庫2座。森林覆蓋率32.85%。主產水稻、紅薯、玉米、小麥、油菜、花生、生薑,糧食總產1986年6467噸,2005年8205噸。經濟作物種植麵積由1986年的222.87公頃上升到2005年373.33公頃。以養豬為龍頭的羊、兔、雞、鴨、鵝等規模養殖業正在逐步形成。
20年間777戶農民建樓房11.48萬平方米,閑置房48座,6310平方米。
鄉村公路58公裏,通鄉瀝青路8.6公裏。街道全部硬化。
有九義校1所,村小8所,在校生1564人。衛生院1所,病床9張,村衛生站9個。
魚龍鄉
位於縣境東南,1992年並人興隆鎮,1995年再建鄉。轄響水、永定、高塘、四夥、南泉、彭堰、雙玲、魚山8個村。工農業總產值1.41億元。農民人均收人2909元。
龍台河分支流從鄉東南流過,有小型水庫3座。農田用水提蓄結合。森林覆蓋率34.19%。主產水稻、紅薯、玉米、小麥及油菜、花生、水果、蠶繭。糧食總產1986年4632.04噸,2005年5981.04噸。經濟作物油料種植麵積比1986年擴大160公頃。養殖業以生豬為龍頭。
外出務工經商5100人,年收人2780萬元。
20年間224戶農戶建房231座,4.59萬平方米。空置房361座,4.01萬平方米。
有鄉村公路9.1公裏。
有九義校1所,在校生805人。衛生院1所,病床5張,村衛生站10個。
協和鄉
位於嶽縣境東南,1930年為場名發生爭執,經協商議和解決,取名協和場。1992年石板鄉並人。轄小橋、水源、高獅、龍水、長喜、中和、泉石、沱灣、治山、石盤、潭沱、羌寨、林楠、瓦堂、菱角15個村。農業總產值1.3億元,比1986年增加1.24億元。企業總產值35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874元,財政收人197萬元,分別比1986年增加334.2萬元、2637元、184.02萬元。有小型水庫3座。森林覆蓋率22%。主產稻穀、紅薯、小麥、蠶繭。糧食總產1986年5904.45噸,2005年1.1萬噸,養殖業分戶飼養為主。以養豬為龍頭。
外出務工經商6700人,年收人5360萬元。
20年間1114戶農民建房1114座,22.95萬平方米。空置房681座、7.63萬平方米。
有鄉村社公路104公裏,村村通公路。
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2所,村小10所,在校生2051人。衛生所1所,病床5張,17個村衛生站。
共和鄉
位於縣境南部,1992年清流鄉並人,2001年再設鄉。轄洞塘、桷店、碑坡、寶田、文興、石井、一井、三合、橋峰、灣河10個村。2005年工農業總產值9036萬元,比1986年增加1.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人3116元,財政收人181.82萬元。有小型水庫一座。森林覆蓋率34.80%。主產水稻、紅薯、玉米、小麥及油菜、花生、水果、檸檬、蠶繭、枇杷、黃金梨。糧食總產1986年4624噸,2005年7894噸,以養豬為龍頭的羊、兔、雞、鴨、鵝規模養殖正逐步形成。
外出務工經商4566人,年收人1893萬元。場鎮以路代街,安嶽到興隆的公路穿場而過。鄉村社公路72公裏。
20年間374戶農民建房374座,5.87萬平方米。舉家外出374戶,空置房374座,3.7萬平方米。
有九義校一所,村小9所,在校生1010人。衛生院1所,病床3張,村衛生站12個。
(第八章)鎮子
(第一節)管委
位於縣境西南,管委駐鎮子場鎮。轄鎮子鎮、文化鎮、嶽源鄉、建華鄉、九龍鄉、大平鄉,幅員麵積229.59平方公裏,總人口121542人,其中非農7237人。耕地麵積8270.6公頃。
境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屬深淺丘,海拔高度330~400米。農田以提蓄結合,有水庫14座、山平塘828口、石河堰110處。森林覆蓋率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