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一2000年實施集雨節灌工程,5個村的30個村民組修建旱地蓄水池205口,解決了部分旱地用水。
有村社公路120公裏,6公裏鄉道水泥路。1989年前不趕場也無街道,1990年3月10日起逢三、六、十趕場,1996年後建長200米、寬8米的水泥路麵街道。
有九義校1所,村小8所,在校生997人。鄉衛生院1所,病床5張,村衛生站11個。
(第五章)石羊
(第一節)管委
位於縣境東南部,與重慶市潼南、大足縣毗鄰。麵積315.4平方公裏,轄石羊、兩板橋、護龍鎮和白塔寺、雙龍街、頂新、瑞雲鄉,總人口178917人,其中非農人口8794人,場鎮常住人口32056人。耕地麵積9700.07公頃。管委駐石羊場,地理坐標北緯29.56度,東經105.37度,海拔373米。
南宋時於石羊鎮光暉村設置石羊縣,先後屬遂寧州、普州。明洪武九年(1376)州廢,並人安嶽縣。
境內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屬淺丘。境內發源的石羊河,從東南的雙龍街、頂新鄉經石羊鎮、瑞雲鄉流人西北的瓊江河。農田以提蓄結合,有水庫22座,山平塘993口,石河堰138處,正常蓄水3 336萬立方米,可灌農田4415.93公頃。
鄉鎮民營企業總產值8.2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955元,分別比1986年增加8.11億元和2715元。以農業經濟為主,主產水稻、紅苕、玉米、小麥及油菜、花生、水果、生薑、蠶繭等。2005年糧食總產量9.33萬噸,比1986年增加1.5萬噸。以養豬為龍頭的羊兔雞鴨等規模養殖業正在形成,年出欄生豬23.15萬頭。轄區內有工業企業485家,以塑麻加工為主,年產塑麻製品3.2萬多噸,產值3億多元,產品遠銷國內18個省市和東南亞國家。
(第二節)鎮鄉
石羊鎮
位於縣境東南。南宋時,因場鎮南塔子山頂有一石雕山羊而得名。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市級工業重點鎮。
1984年9月撤鄉建鎮。1992年7月頂新、瑞雲、赤雲鄉並人。1995年11月頂新鄉析出,2001年5月瑞雲鄉析出。境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宋代石刻毗盧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宋代石刻華嚴洞、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代奎星閣。轄山林、紅樓、西壩、寶珠、金鼓、三銀、普慶、凡水、龍柳、花園、幺店、啟元、紅岸、光暉、油坪、雙柳、華嚴洞、赤雲、毫子、石包、長溝、梨樹22個村。工農業總產值5.3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952元,財政收人495萬元。
石羊河從東南流經全境,注人瓊江河,有小型水庫5座。森林覆蓋率33.6%。主產水稻、紅苕、玉米、小麥及油菜、花生、生薑、水果等。糧食總產量1986年1.9萬噸,2005年2.2萬噸。2003年被列為省萬畝優質稻生產發展基地。2000年發展銀杏333.33公頃。以養豬為龍頭的羊兔雞鴨小規模大群體養殖業正逐步形成,工業企業以塑麻加工生產為主,有塑麻加工企業42家,年產塑麻製品2.5萬噸,產值3億多元,利稅3200萬元。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塑麻加工生產銷售基地。
外出務工經商8600人,年收人4300萬元。
20年間1633戶農民建樓房17.96萬平方米,閑置房307座,2.76萬平方米。
安(嶽)大(足)公路穿越全境,鄉村公路95公裏,其中瀝青公路3.4公裏。22個村通公路,11個村通客車。
1986—2005年,投人場鎮建設資金1.5億元,建房36萬平方米,新建街道6條長5500米,麵積6萬平方米。新老街道全部硬化。場鎮麵積達2.1平方公裏。
有中學2所,小學16所,在校生7257名。衛生院1所,病床82張,村衛生站21個。
雙龍街鄉
位於縣境東南,東與重慶市潼南縣、大足縣相鄰。轄孔雀、望獅、河灣、文庫、梅花、起鳳、東嶽、王峰、南門、鑼鼓、白雲11個村。工農業總產值2.7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839元。財政總收人19萬元。
地屬丘陵。大部農田在山坡上或半山腰。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宋代石刻孔雀洞。有小型水庫2座。森林覆蓋率41%。主產水稻、紅苕、玉米、生薑、油菜和花生。2005年糧食總產1.1萬噸。以養豬為龍頭的牛羊雞規模養殖業正逐步形成。工業企業100家,以塑麻加工為主。雙龍塑料廠總投資2400萬元,年生產380種規格的塑料製品5000噸以上。
外出務工經商6560人,年收人734萬元。
20年間766戶農民新建樓房7.6萬平方米。舉家外出500戶,空置房500座,5萬多平方米。
安大旅遊公路過境8.8公裏。村村通公路通客車。
有中學1所,小學1所,在校生1456人。鄉衛生院1所,病床6張。村衛生站18個,
瑞雲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