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便捷,國道319線由東向西過境7公裏,有瀝青公路7公裏。公路網絡連接各村社。1997年通天然氣。投資2400萬元,硬化街道10公裏。改造、新建各類市場4處13.4萬平方米。新建住宅9000套90萬平方米。

有高完中1所,初級中學2所,中心小學2所,村小13所,在校生6997人。有1926年國際紅十字會捐建的紅十字醫院1所,鎮衛生院1所,病床130張,村衛生站35個。

姚市鎮

位於縣境東北,北與遂寧市大坡鄉、大安鄉,南與重慶市潼南縣崇龕接壤。市級小城鎮試點鎮。清朝時屬折桂鄉管轄,清道光年間稱桂花鎮,後因姚姓人多,更名姚市。1992年嶽溪鄉、雲峰鄉、姚市鄉合並為姚市鎮。1995年雲峰鄉劃出。轄尖山、青坪、金船、雙堤、箭塘、凡山、方石、道林、青竹、沙心、黃泥、教鍾、印盒、鳳橋、山坡、龍盤、橋溝、林嘴、九峰、孔明、京橋、聯升、天鵝23個村。工農業總產值1.18億元,財政收人366.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3064元,分別比1986年增加1.04億元、73.105萬元、2728元。2004年評為市級綜合治理模範鄉鎮。

保存完整的道林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溪河以瓊江河為主幹,流經姚市,由崇龕人潼南境內。1992年在瓊江河上建王家墩索橋,2001年在瓊江河上建成跨度85米的人民大橋。森林覆蓋率33%。主產水稻、紅苕、檸檬等。糧食總產量1986年1.63萬噸,2005年2.32萬噸。以養豬為龍頭的羊、兔、雞、鴨、鵝規模養殖業逐步形成。

鄉鎮、民營企業總產值5070萬元。

20年間1662戶農民建房19.4萬平方米。閑置房984座,10.1萬平方米。

本鎮交通方便,縣道龍(台)鴛(大)路過境11.7公裏為水泥路。村社公路210公裏。2000年通天然氣。2004年完成街麵硬化。

有中學1所,中心小學2所,村小6所,在校生2251人。衛生院1所,病床10張,村衛生站14個。

白水鄉

位於縣境東,東與重慶市潼南縣永安鄉接壤。因白水河得名。1992年撤鄉劃人龍台鎮設白水管區,2001年再建鄉。轄飛山、舒適、龍頭、滑獅、金馬、真武、慈惠、水英、兩禪、龍尾10個村。工農業總產值5135萬元,財政收人19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3005元,分別比1986年增加4507萬元、75.06萬元、2673元。

舒適村2組海拔247米,為全縣海拔最低處。瓊江河橫穿6個村後經雙河口流人重慶市潼南縣境,水上航運便利。森林覆蓋率28.9%。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油菜、大豆。

20年間2112戶農民建房25.34萬平方米。閑置房304套,3.65萬平方米。

有村級公路79公裏。4.31公裏水泥路鄉道與319國道相通。2004年街道硬化。

有九義校1所,村小4所,在校生1300人。鄉衛生院1所,病床6張,村衛生站10個。

毛家鎮

位於縣境東,與重慶市潼南縣文明鄉、柏梓鎮接壤。內江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鄉鎮,四川省計劃生育先進單位。國道319公路由此人川,1992年東勝鄉並人建毛家鎮,1995年東勝鄉析出。轄石塘、河中、五星、紅旗、河嘴、交通、前進、安潼、春水、互利、燕坡11個村。工農業總產值1.21億元,財政收人203.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3358元,分別比1986年增加1054萬元、148.51萬元、3022元。

有小二型水庫1座。森林覆蓋率48%。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紅苕等。糧食總產1986年9078.5噸,2005年的1.15萬噸。以養豬為龍頭的羊、兔、雞、鴨、鵝規模養殖正逐步形成。

20年間4800戶次農民建房57萬餘平方米。閑置房130座,1.5萬平方米。

1996年12月,建立民營經濟試驗區。場鎮由0.7平方公裏,擴到1.5平方公裏。新建歌舞廳16家,理發美容店11家,商鋪45家,個體工商戶110戶。

1994年7月,成都富鑫房地產開發公司總經理陳現安捐款30萬元修建毛家中學陳德教學樓。2000年,四川省軍區石碼巷幹修所捐款12萬元,修建交通村“八一希望小學”。

國道319公路橫穿本鎮6.5公裏,連接5個村。有鎮村公路48公裏。

有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村小6所,在校生1288人。衛生院1所,病床10張,村衛生站11個。

雲峰鄉

位於縣境東北,東與潼南縣崇龕鎮接壤。1991年並人姚市鎮,1995年再建鄉。轄馬梨、雙碾、水車、普陀、活橋、石花山、鳳泉、平頂山、凡林、江水10個村。工農業總產值526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3112元,分別比1986年增加3840.66萬元、2891.3元。

境內米亭子山,又名三堆石,道教真人李真果曾在此居住並無償行醫配藥。有依山而建的真果觀。得成都恩威集團資助,已形成有建築麵積2472平方米,占地1.47公頃,5殿1樓的道教聖地。2005年2月由省道教學會確定為省道教協會定點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