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間1130戶農民建樓房11.27萬平方米。閑置房320座,2.56萬平方米。
高升汪氏方形圓形小筲箕,以細蔑絲精工編製,曾參加省、市、縣級博覽會,遠銷中國中國港澳、台地區。
鄉、村、社通公路,準備建12公裏淺表瀝青路。
有中學1所、小學12所,在校生1937人。衛生院1所,病床14張,村衛生站14個。
乾龍鄉
位於縣境東南部,1992年橫廟鄉並人,1995年析出。轄轄回龍、孟公、罐子河、棕堡、太星、福渠、真南、青灣、文筆、佛洞、鐵門、龍堤、大寺、新立14個村。工農業總產值7734萬元,財政收人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851元,分別比1986年增加7227萬元、10萬元、2611元。
境內有35千伏回坪變電站、四川省種畜場。罐子河橫穿本鄉7個村。有小型水庫1座。森林覆蓋率29.7%。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糧食總產1986年1508噸,2005年8863噸。畜牧業以養豬為主,兼養小家畜禽。全年勞務輸出4573人,收人2531萬元。
20年間551戶建樓房560座,9.92萬平方米,閑置房588座,7.64萬平方米。
1980年鄉政府遷至回龍街。有村社公路58公裏,通鄉瀝青路6.7公裏。
有九義校1所,村小學6所,在校生1060人,衛生院1所,病床10張,村衛生站14個。
坪河鄉
位於縣境中部,1992年並人永清鎮,2001年再建鄉。轄鹽房、天公、集靈、龍堡、海印、梅子、中嘴7個村。工農業總產值3282萬元,企業總產值39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950元,分別比1986年增加3021.1萬元、3976萬元、2730萬元。財政收人43萬元。
有三條河流橫穿全境,灌子河主幹流過境內,有效澆灌麵積159公頃。森林覆蓋率26.6%。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糧食總產1986年9263噸,2005年9321噸。枇杷73.33公頃,栽植10萬餘株,年產枇杷1.7萬公斤。金(黃)花梨73.33公頃,栽植11萬餘株、年產5.6萬公斤。養殖業以生豬為主,龍堡村仔豬基地年產仔豬6795頭。
20年間農民建樓房344座,5.69平方米。閑置房506座,6.32萬平方米。外出務工人員2 674人,其中從事宗教活動的229人。
有通村組機耕道65公裏,通鄉油路6.5公裏。
有中學1所,小學7所,在校生829人。衛生院1所,病床5張。村衛生站7個。
(第四章)龍台
(第一節)管委
位於縣境東部,管委駐龍台場鎮。轄龍台鎮、雲峰鄉、姚市鎮、嶽新鄉、偏岩鄉、林鳳鎮、東勝鄉、毛家鎮、白水鄉。麵積333.61平方公裏,耕地13248.33公頃,總人口199082人,非農業人口15491人。
龍台區始建於1935年,為安嶽縣第二區,轄龍台鎮、永清鎮、石羊鎮、毛家、高升、姚市、護龍、孔雀等鄉,後再增轄東興、複興、雲峰、新生等鄉。1942年龍台改稱第四指導區。解放後至1986年前為龍台區公所,轄區地形西高東低,以淺丘為主,最高處444.6米(東勝牛王寺),最低處247米(白水田家壩)。有龍台、姚市、瓊江、白水四處帶狀形平壩。瓊江河係支流龍台河、姚市河,經本區域流向重慶市潼南縣境,轄區糧食主產水稻、玉米、紅薯、小麥,有安嶽糧倉之稱。經濟作物主產檸檬、臍橙、佛樂橙、柚子、油菜、海椒、花生、蔬菜。工業有繅絲、鋼模家具、教學教具、機械製造、建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等。
(第二節)鎮鄉龍台鎮
位於縣境東部,國家級重點鎮。場鎮麵積3平方公裏。
龍台場始建於唐代。因其場鎮東南方有山,其形如龍,山咀下對一小平壩,一方靠山,三麵環水,形成一平台(今龍台中學舊址)故得名龍台。1987年改稱龍台鎮。1992年,龍西鄉、嶽新鄉、偏岩鄉、白水鄉並人。1995年劃出嶽新鄉、偏岩鄉。2001年劃出白水鄉。1999年政府辦公地由東大街33號南遷至秦家壩花園街。轄花溝、中壩、花石、大土、塔灣、茗山、米篩、禾麻、黑灘、藕塘、碼頭、大橋、花果、天燈、石筍、沙石、花牆、玉池、雙崗、石壁、橋墩21個村。工農業總產值5.51億元,財政收人4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3444元,分別比1986年增加4.33億元、188萬元、
3 112元。
農業經濟以水稻、蔬菜為主。糧食總產1986年1914噸,2005年16652噸。經濟作物以檸檬、水果、油菜、蔬菜為主。縣檸檬基地鎮,種植麵積800公頃,產量8500噸,占全國檸檬產量的70%。森林覆蓋率33.54%。以養豬為龍頭的羊、兔、雞、鴨、鵝規模養殖正在形成。四海公司養殖場年出欄生豬1萬頭,向社會提供優質種豬3000頭。
民營企業以建工建材、機械製造為主,有企業152家,其中年產值1500萬元以上的7家。
20年間9540戶農民建房121萬平方米。閑置房358座,3.58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