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外出務工經商34562人,收人1.52億元。全家外出5438戶,房屋空置5456座,44.53萬平方米。

(第二節)鎮鄉

永清鎮

位於縣境東,省級小城鎮試點鎮。1992年永清、永隆、坪河鄉合並為永清鎮。轄大岩、新光、柑子、三元、鳴陽、五桂、流湖、河店、石牆、箍井、六角、福堰、石碾、古房、明二、店子、清華、蓮山、六碑、盤龍、新莊、雙山、攔溝、江橋24個村。工農業總產值1.83億元,財政收人5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3055元,勞務輸出1.05萬人,創收6900萬元。

溪河以小青流河為主幹,有小二型水庫1座。以農業經濟為主。森林覆蓋率29.57%。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糧食種植麵積3622.4公頃。經濟作物有油菜、蔬菜、花生、桑樹、銀杏、林果和中草藥青蒿、梔子、金銀花。盛產竹席。以養豬為龍頭的牛、羊、兔、雞、鴨、鵝規模養殖正逐步形成。20年間869戶農民新建樓房1339萬平方米,閑置房814座、9.97平萬米。

本鎮交通方便。有村級公路34公裏。連接319國道瀝青路10.4公裏。2001年民企投資170萬元建成永清汽車客運站。20年間場鎮新建街道4條,長844米。2005年完成場鎮路麵硬化,民企投資65萬元建成龍橋綜合市場。

有高完中1所、初中1所、小學2所。在校生4513人,中心衛生院1所,病床50張,村衛生站24個。

永順鎮

位於縣城東麵,市級小城鎮試點鎮。1992年翻身鄉並人,2000年改為鎮。轄永橋、玉康、涼亭、大千、斷橋、玉觀、民安、太陽、刺竹、蘆茅、太和、堰灣、敖橋、涼井、雙龍、油壩、常樂、燕石、進仕、石碓、躍進22個村。工農業總產值1.27億元,財政收人190.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919元,分別比1986年增加1200萬元、160萬元、2580元。

溪河以永順河為主幹。有小二型、小一型水庫各1座。森林覆蓋率33%。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糧食總產量1986年8250噸。2005年1.6萬噸。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黃豆、綠豆、海椒、檸檬、蔬菜。縣檸檬基地鎮。以養豬為龍頭的羊、兔、雞、鴨、鵝規模養殖業正逐步形成,安嶽縣綠葉養殖場年出欄種豬2112頭;安嶽縣盛旺實業有限公司存欄蛋雞、土種雞6萬套,商品代育雛雞1200萬羽。

20年間1529戶農民建樓房38.23萬平方米,外出務工6416人,創收256.6萬元。閑置房1691座,16.17萬平方米。

國道319線過境3.8公裏,鎮村公路46公裏,村村通公路。街道為淺表瀝青路麵。

有中學1所,九義校1所,小學14所。在校生2171人。鎮衛生院1所,病床10張,村衛生站14個。

橫廟鄉

位於縣境東南,以橫廟子的梁橫著修建而得名。1992年並人乾龍鄉,1995年再設鄉。轄五柏、老塘、淘井、芭蕉、田柳、牛廠、高印、槍木、安大、豐岩、車前、峰坳12個村。工農業總產值9570萬元,財政收人156.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923元,比1986年增加2112元。1998年縣政府命名的小康鄉。

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庫各一座。森林覆蓋率31.9%。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紅苕,糧食總產1986年5332噸,2005年9604噸。縣黃花生產基地鄉,種植33.33公頃。蔬菜324.4公頃,產量1380噸。養殖業以養豬為龍頭,11個種豬場,年產仔1116頭。

20年間454戶農民建樓房6.03萬平方米,閑置房1440座,1.89萬平方米。

鄉村公路106.5公裏,通鄉柏油路5.53公裏。場鎮街道全部硬化。

有鄉小學1所,村小11所,在校生1535人。鄉衛生院1所,病床12張,村衛生站12個。

高升鄉

位於縣境東南,轄燈坡、天佛、玉寨、瓦壩、沙子、雙雞、紅音、八樓、洞庫、桐壩、雲光、偏牛、蛙石、水磨、碑墊、長市16個村。工農業總產值1.71億元,比1986年增長1.61億元,財政收人62.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821元。

大佛寺、千佛岩、雷神洞、盤龍廟、峰門寺為宋代和明代時期摩崖石刻造像,保存完好,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溪河以拱橋河為主幹,從南向北流經本鄉9個村。有小型水庫2座。森林覆蓋率35%。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花生、紅苕、油菜、豆類,糧食總產1986年1.08萬噸,2005年1.75萬噸,經濟作物油菜、花生、廣柑、柚子、蔬菜、梨子,種植麵積613.67公頃,栽桑266.67公頃。

6137人外出務工經商辦企業,年收人約150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