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成功多種國際先進水平軟X輻射(SX)強度與漲落測量係統。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完成TOKAHAK放電區精細結構研究,對托卡馬克中的等離子體參數,放電狀態與運行區位置三者之間的關係作了深人研究,發現兩條基本規律。研製成功國際上靈敏度極高的SX時空反演係統,完成反演HT—6B低能量裝置上的實驗,發現核聚變等離子體的SX鋸齒(Sawtooth)振蕩的必要條件和它的五個演化發展過程及與之相應的五種磁麵結構,證明鋸齒是一種五態循環的動態振蕩。提出並主持完成UT—6B裝置擴大放電區實驗,使其放電區在歸一化圖上達到世界著名裝置同等水平。完成中國863高技術能源課題低雜波電流驅動第一期實驗。1985—1987年,他在德國科學院Juech核研究中心作客座科學家,從事等離子體雜質、SX強度、SX漲落等多種課題的國際合作研究。
在國內外發表論文70餘篇,有多篇被選人《中國科學》(中、英文版)、《中國核科技報告》、《物理學報》、《物理文摘(英文)》刊發或作IAEA國際交流論文。他主編《HT—6B實驗專輯》兩冊,出席在倫敦召開的第十屆國際等離子體物理與受控熱核聚變研究大會。指導4名博士生與多名碩士生完成研究並獲得學位。曾獲中國科學院科研一等獎1次,三等獎與重大成果獎3次。獲全國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優秀論文獎、北京市高等教育科研成果獎和北京市高等院校實驗研究優秀論文一等獎。並獲國家科委“863”國家高技術計劃科技成果證書。
何調元
何調元,男,1942年1月出生於姚市鎮。1961年被安中保送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學習無線電工程專業。1965年分配到總參謀部西安某部從事國防科研工作。1968年調北京總參謀部。先後擔任技術員、工程師,副團職工程師,正團職科長兼任工程師,副師職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正師職高級工程師,副軍職高級工程師,正軍職高級工程師,專業技術大校軍銜。
在國防科研、國防工程建設中成果頗豐,先後14次獲得解放軍科技進步二、三、四等獎,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曾被評為全軍先進科技工作者,出席全軍科學大會。受到華國鋒、鄧小平、葉劍英等中央領導接見。
廖洪韜
廖洪韜,男,1942年9月出生於雲峰鄉。1956年師從其父廖克先學習中醫,1958年從事中醫內科醫務工作。1964年成都中醫進修學校畢業後,曾任安嶽中醫醫院醫生、副院長,中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市政府命名的“內江市名中醫”、“資陽市名中醫”。省中醫藥管理局、人事廳、衛生廳聯合授予他“四川省名中醫”稱號。是四川省、資陽市老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省中醫學會張仲景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成都中醫藥大學特聘兼職教授。
從事中醫內科40餘年,辨證準確,善求新方,長於治療疑難雜症。他注重病因治療和內外兼治,常配合“子午流注”、“靈龜八法”原理擇時穴位針刺或穴位貼敷等多途徑治療,效果顯著。擅長治療骨關節炎、肝膽尿路結石、前列腺增生、慢性咽炎、慢性胃炎、鬱症等疾病。其論文和研究成果報告多次在全國醫學刊物發表,有3項科研成果獲獎。
吳成安
吳成安,男,1943年出生於城中鎮(今嶽陽鎮)。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機械工業科技專家。1966年西安交通大學動力機械係畢業後,分配至四川空氣分離設備廠工作。先後從事冷作工、車間技術員、“七二一”工大教師和空分設備的設計工作。被評聘為深冷裝置及設備工程師、低溫技術高級工程師。是新技術新產品開發技術委員會空分與稀有氣體製取技術專業委員,中國製冷學會會員,第三屆國家機械工業局氣體分離與液化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吳成安參加和主持“合成氨尾氣提氫裝置”等多套空分設備的設計,獲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年評為省機械工業拔尖人才。
吳宗文
吳宗文,男,1946年2月出生於人和鄉。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水產專家。內江農校畢業後,分至農業局工作。又在四川大學、省水產學校、中央農業幹部學院學習專業,1999年四川大學法律研究生畢業。曆任農技、水產幹部,縣魚種站站長,珍珠酒廠廠長,水電局副局長,內江水產漁政局局長兼市科協副主席,資陽地區水電局副局長兼水產漁政局局長、科協副主席。被選為縣人民代表、政協委員和內江市中共黨代表。是世界和亞洲水產學會會員、中國水產學會會員、省水產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珍珠學會副會長、日本珍珠協會副部會長。
70年代開始淡水珍珠養殖研究,對珍珠、大口鯰、甲魚、美國青蛙、蝦、蟹、彩紅鯛的人工繁殖、苗種培育等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獲部、省級一、二、三、四等科技成果獎8項,在國內外學術報刊發表論文26篇。《論水庫網箱養魚可持續發展》被亞洲水產學會收人年會論文集,《三小一多育珠技術》、《生態養魚》被收人論文集。編著出版《淡水魚類養殖》、《名優特水產養殖》等專業書籍16部200餘萬字。被評為中國優秀科普作家。他多次應邀赴古巴、日本、泰國、美國等國訪問、考察學習。曾參加亞洲水產學術交流會和世界水產學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