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禪莊勤耕苦修、嚴守佛法、定心不亂、追求正覺。著有偈語一千多首,《釋迦譜》長達千句。另著有《皈敬頌》、《無常頌》、《勸素食》、《祭母文》等偈語數十篇,表達他愛國、愛教、愛民,“禪淨雙修”,追求正覺的思想和終生夙願。“文化大革命”中,因評說林彪被批鬥、判無期徒刑。1981年獲平反昭雪。1985年114歲高齡,仍兼任金剛洞寺、大林寺、千佛寺等名譽住持,奔走於各寺廟廣傳佛法。

1991年農曆12月12日禪莊在金剛洞逝世。金剛洞寺建肉身塔葬之。

彭老道

彭老道,(1880—1984),原名李真果,著名道士,道號不虛子,中草藥醫家。生於觀音場(今護建鄉)。6歲時,父病故,田產被豪強霸占,母陳氏攜子女,離鄉乞討為生。在彭家場(今雲峰場)遇彭子瑜,同情其遭遇,助打贏官司,爭回祖傳田產。陳氏感恩,將6歲真果過繼給彭作養子,改名彭雷風、號廷龍(新中國成立後改名彭澤豐)。在彭家受傳統家教熏染,立定濟世誌向。15歲時,外出拜師專習武術。22歲加人義和團,後參加辛亥革命。1909年人遂寧道觀修行,去渠縣雲陽拜高道王複陽為師,得道家真傳,並閱讀道家大量典籍。三年後,隨師去成都二仙庵深造,研讀《道藏》等道教經典和醫藥學經典。1927年正式受戒,號不虛子。此後30餘年去全國名山大川參拜名師高道,研修道學、切磋武術、深究內丹、廣傳醫藥,成為道家中知識淵博、道德深厚的著名道長。

彭老道力倡三教融合、醫道同運思想,遺詩中有“儒佛道也同開化,魯語周風遍地救”名句。他尊崇張三豐的劍法、劍術和氣功,參加成都“金章擂台賽”比武,獲第一名。1932年回雲峰,建“皇經樓”誦經布道、勸善濟世、治病救人、廣結善緣。他善用中草藥奇方治病,尤以後來傳給薛永新專治婦科病的“潔爾陰”秘方最為特效。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8年得以平反昭雪。1984年10月30日,在重慶中梁山煤礦田壩雙村辭世,享年104歲。

湯選卿

湯選卿(1885—1958),字鴻舉,城北鄉湯家灣人,知府湯紹恩第七世孫。20歲時拜名中醫彭誌元為師,30歲在重慶著名中醫王旭村門下深造。後在縣城上府街設羽儀堂掛牌行醫。他醫道嚴謹、辨症準確、施治精當,用藥處方一絲不苟,每劑不超過八味,故人稱“湯八味”。他善治疑難雜症,屢起沉屙,加之他診病準、用藥精、花錢少、療效好,向其求醫者甚眾。每年藥王會,他召集全縣中醫代表聚會縣城藥王廟(今北門口超市處),交流中醫醫術經驗。有著述《小兒疑難症辨析》、《中醫臨症實錄》傳世。其門徒李仲權、蔣逢源、湯敬伯等皆為中醫名家。

湯選卿與李宏模、李仲權等自籌資金,在興隆街建立安嶽縣中醫聯合診所。1956年,任中醫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時,捐獻大洋200個,支持建中醫院。幫助開辦全縣中醫培訓班,任內科教師,傳授醫技,培養了大批中醫人才。曾被選為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縣衛生工作者協會委員、政協第一屆委員。

1958年農曆6月初2日,突患腦溢血,搶救無效辭世。

蔣廉三

蔣廉三(1885—1921),名德元,男,清流鄉人。1903年考人潼川府中學堂,1908年考人四川高等學堂(今四川大學),1911年畢業被省總督派往敘永縣為官,其祖父認為“一代官,九代牛”,辭不就。又派為酉陽縣令,仍不就,遂往重慶府中學堂任教,講授史地兩科。1912年,參加“中華革命黨”,剪發反清、反袁世凱竊國。1914年北上反袁,途經三峽船覆,幸免於難,去潼川府中學堂任教。1916年寒假,回家鄉經射洪泰和鎮咯血病發。病稍愈,赴安嶽縣立中學任教。1920年,任安嶽中學校長,以“勤”(精勤學業)、“弘”(遠大理想)、“信”(堅定信念)、“公”(公忠體國)四字為校訓。由安嶽名宿康與先手書懸掛於校內大廳。安中曆屆學生秉承教誨,學風嚴謹,成績斐然。

雷曉暉

雷曉暉(1905—2005),中共五大代表。原名雷興政、雷誌烈,安嶽縣城人。1920年就讀於成都省立一女子師範校,1922年6月,參與組織全川學生聯合來爭取教育經費獨立的罷課、遊行、請願。同時參加李開灼(李碩勳)、歐陽本義(陽翰笙)聯係的一女師同學自治會。全川師生起而響應,鬥爭獲勝,但雷曉暉、李碩勳、陽翰笙卻被學校開除。雷曉暉被迫到重慶二女師上學,在校期間受肖楚女老師影響,積極參加學生運動,進行反帝、反封建等鬥爭。1925年3月,童庸生、雷曉暉等10名代表到北京參加了孫中山、李大釗在北京召開的國民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後應李碩勳之邀進人上海大學社會學係學習。在共產黨人王右木、童庸生領導下成為一名較早的革命者。10月,經李碩勳、陽翰笙介紹加人共產主義青年團,12月,由青年團員轉為中共黨員。1927年,雷曉暉在漢口從事婦女運動,組織婦女開展反帝、反封建鬥爭。同年,她和聶榮臻等被湖北選區選為代表,出席了中共五大代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