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文明辦組織全縣37個省、市、縣級文明單位和10個文明行業(係統)開展“共鑄誠信”知識競賽和演講比賽。同年,安嶽舉辦第六屆中國特產文化節和第二屆安嶽檸檬節。文明辦組織開展“文明迎兩節,滿意在安嶽”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縣財政安排經費編印《安嶽縣市民文明素質教育材料彙編》8000冊,《安嶽縣文明市民公約》、《安嶽縣市民文明守則》1.5萬份發放到縣級各部門、管委、鄉鎮、社區。在縣城組織開展兩次優質服務宣傳活動,對縣城的出租車、三輪車、公共客運車司機進行文明禮儀培訓、指導,培訓500餘名文明義務監督員,在縣城各中小學中開展爭做文明市民萬人簽名活動。

2005年,宣傳部、文明辦聯合組織開展“信合”杯“文明在安嶽,道德伴我行”的公民道德建設演講比賽和公民道德建設學習征文活動。製作反映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的6集電視專題片在安嶽電視台滾動播放一周。各單位利用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月和宣傳日,開展爭做“好公民”、“好公仆”、“手拉手”、“我做文明誠信小公民”、文明執法、文明經商、打假維權等道德實踐活動,推動公民道德建設。

(第三節)家庭美德教育

1986年起,縣直單位、區、鎮、鄉開展“五好”家庭創建活動。1988年,全縣評出“五好”家庭59542戶,占總戶數的17.6%。創建評選活動提高了家庭成員素質,促進了鄰裏團結、夫妻和睦、贍老愛幼。1989年,縣委成立“五好家庭”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婦聯。縣文明委下發《關於繼續深人開展“五好家庭”活動的意見》,要求各地要將“五好家庭”評選活動列人黨政工作的議事日程,納人精神文明建設的整體規劃,並實行目標管理。文明辦把五好家庭活動開展的實績作為文明單位的細胞工作嚴格審查。年底,縣委辦、縣政府辦聯合表彰37個“五好家庭”活動先進集體和122戶五好家庭。

1993年,縣文明委將家庭美德教育的重心下移到農村,提出要以開展評選“三戶一村”(五好家庭戶、遵紀守法戶、雙文明戶、文明村)活動為載體,積極宣揚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標兵的先進事跡,樹立的楷模。次年初,縣文明委在各鄉鎮評選推薦的基礎上,命名表彰曾凡昂等11戶雙文明戶。

2003年,縣文明委發出《關於開展農村精神文明連片創建工作的通知》,明確各鄉鎮要以評選三戶或十星為載體,在國道319線,省道206線沿線的村、社開展創建文明村、文明戶,爭當文明村民等農村精神文明連片創建活動和“道德規範進萬家”活動。人和鄉在全縣率先開展評選好公婆、好兒媳活動。通過開展三比(比尊老敬賢、比家庭和睦、比鄰裏團結)道德競賽活動,全村評選出好公婆51戶,好兒媳57戶,達到了“評選一戶人,教育一大片,影響一個村”的目的。文明辦及時將三學村的作法和經驗推廣到全縣。

(第四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幹意見》(簡稱《若幹意見》)。縣委、縣政府即時召開全縣“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大會,縣委書記程啟貴作題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專題報告,並與10個管委和17個縣級部門簽訂了目標責任書。縣委、縣政府製定《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全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任務、部門職責和保障措施,建立聯席會議製度。縣委調整充實了關心青少年工作委員會、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把每年六月定為全縣青少年維權活動月。縣文明委製定《關於貫徹落實中共安嶽縣委、安嶽縣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施意見〉目標任務分工的通知》,將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牽頭責任單位,做到任務、職責、人員三落實。文明辦會同教育、團委等部門到鄉鎮、學校、社區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調研,問卷調查農民工子女人學、中小學生進網吧等現狀,形成1.5萬餘字的調研報告。文明辦利用公民道德宣傳月、宣傳日開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百題問答、萬人簽名、文藝演出活動。縣文明辦、縣教育局組織全縣8860名初、高中生參加“深人農村、走向城市、看城鄉巨變”的社會實踐活動。提倡教師深人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家中開展家訪,鼓勵學生開展“一幫一”、“結對子”活動。婦聯配合有關部門開辦家長學校150所,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工作,做到組織領導、輔導教育、學習班組、輔導教材、麵授時間、學習製度六落實。2004年6月,廣電局在全市率先開通央視少兒頻道,開設少兒專題欄目。安嶽廣播電視台製作播放反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專題節目、新聞報道。電視專題片《春天的故事》、《安嶽縣構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陣地建設》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公益廣告。綜治辦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對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幫教,為部分中小學聘請法律顧問25名,法製副校長165名、輔導員52名,建立青少年法製教育基地28個,在政法係統16個部門設立青少年維權崗32個。民政局與社會各界通力合作,解決部分未成年人生活、學習中的困難。文體局整治網吧、電子遊戲廳,查處違規者。文化館為少年兒童開辦寫作、舞蹈、器樂培訓班。各級各類學校建立健全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教育主管部門將中小學校德育工作納人目標考核內容。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利用秦九韶紀念館、烈士墓、圖書館等教育陣地,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