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位於縣境東南部,與大足相鄰,主要有毗盧洞、華嚴洞、茗山寺、孔雀洞、金剛洞、真果道觀、韓國普州太後許黃玉故裏和13333.33公頃檸檬海洋等景點。
毗盧洞、華嚴洞、茗山寺、孔雀洞詳(見《安嶽石刻》篇(第一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韓國普州太後許黃玉故裏,位於縣城以東45公裏的瑞雲鄉園門村許家壩。許黃玉故裏現存神井、神魚石、許氏祠堂、東漢古墓、許家石碾等遺跡。
真果觀。(詳《社會風土》篇(第二章)民族宗教)
三、中部(嶽陽)景區
是以縣城為中心,圓覺洞(含陳摶墓、秦九韶紀念館)、千佛寨、黃桷大佛、玄妙觀、文廟、紫竹公園、奎星閣、普州古城牆遺址、賈島墓等自然人文景觀為環線的旅遊景區。
圓覺洞、千佛寨、黃桷大佛、玄妙觀(詳見《安嶽石刻》篇)。
紫竹公園,坐落在縣城龍泉山南麓。園內古樹參天,曲徑回環,亭台樓閣分布林間山頂,遊樂設施齊全,有明進士坊(牌坊)、書帶橋、萬仞宮牆、半月池和清代文廟建築群,現代浮雕石刻藝術牆,安嶽八大曆史文化名人雕像。縣城還有程咬金釣鼇台、普州古城牆遺址、奎星閣、賈島墓、翰林洞。
朝陽洞,位於距縣城19公裏的朝陽村,與朝陽人工湖相距300米,是一個天然形成的大崖刻,麵積600平方米。洞內兩根石柱頂天立地,石柱浮雕著盤龍。洞中冬暖夏涼,洞外古樹參天,藤蘿牽附。朝陽人工湖水域寬廣,鳥語魚躍。
檸檬海洋,安嶽是“中國檸檬之鄉”,檸檬是安嶽生態旅遊特色資源。依托檸檬獨特的產業優勢和獨具韻味的檸檬文化,檸檬林區開有農家樂30家,其中普州竹苑、觀景台、昶汀村為農業旅遊定點單位。
(第二章)旅遊開發與管理
(第一節)旅遊規劃
―、發展規劃
縣委、縣政府在製定旅遊發展規劃時,力求突出石刻文化和生態農業觀光特色,充分發揮區域優勢,使旅遊業不斷邁上新的台階,把安嶽建成全國聞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AAAA級旅遊區。
1990年,旅遊局製訂《安嶽縣二〇〇〇年旅遊發展戰略規劃》。規劃以石刻藝術為中心,大力開發特色旅遊產品,促進旅遊業發展,到本世紀末,年接待國(海)外遊客1萬人次,國內遊客500萬人次,旅遊總收人1.99億元的規劃目標。規劃經縣人大十屆三次會議討論通過,並寫人《安嶽縣一九九一至二〇〇〇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
1998年1月,縣政府編製《安嶽縣“九五”期間文物保護維修利用計劃報告書》,對臥佛院、毗盧洞、圓覺洞、華嚴洞等石刻景區提出了具體的旅遊開發措施。增加遊樂設施和服務項目,建設集旅遊、觀光、度假、休閑、娛樂為一體,頗具規模的最佳旅遊勝地。
2000年10月,旅遊局編製《安嶽縣“十五”及2015年旅遊發展編製方案》和《安嶽縣四大文物景區保護與開發建設項目總體規劃》。提出“加強文物古跡保護、開發利用旅遊資源”。將圓覺洞、千佛寨、臥佛院、毗盧洞、華嚴洞、紫竹公園旅遊景點的配套設施建設,作為安嶽旅遊業發展和文物保護、開發利用的重點。
文體委、文管所編製《安嶽縣文物景區建設項目建議書》提出:2000—2006年,完成重點建設項目有通賢、嶽城、石羊三大文物景區,計42處石刻景點文物搶險維修、景點配套設施建設等,總投資1.25億元,建成集遊、購、娛、吃、住、行於一體的文物旅遊景區。
2003年3月,縣政府委托四川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省新思路發展策劃有限公司,編製《安嶽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經省專家組評審通過,並分別被省旅遊局、市政府批準實施。該規劃確定安嶽縣旅遊發展的總體發展思路為“突出石刻文化和生態農業觀光特色,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把安嶽建設成石刻文化和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勝地”。根據總體發展思路,具體對基礎設施、服務項目、管理體係、發展區域合作、優先發展區等進行近期規劃。近、中期(2003—2010年)旅遊配套設施建設總投人2.31億元。采取政府、部門、私營投人和銀行信貸、投資人股、利用外資等多渠道融資方式實施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