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旅遊資源

(第一節)資源概況

一、安嶽石刻

安嶽石刻在我國石刻藝術中有著“上承雲崗、龍門,下啟大足石刻”的重要位置。全縣有石刻寺及石刻點230餘處,摩崖石刻造像3萬餘尊,石刻佛經31萬餘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臥佛院、毗盧洞、千佛寨、圓覺洞,華嚴洞、茗山寺、孔雀洞、玄妙觀、木門寺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高升大佛、木魚山、庵堂寺、西禪寺、佛耳岩、上大佛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1處。安嶽石刻以“古多精美”聞名退邇。1999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石刻藝術)”。

二、宗教文化

主要以石刻古建築為載體。佛教文化以木門寺、千佛寺、金剛洞、大林寺、文昌宮為代表;道教文化以朝陽洞、真果道觀為代表;儒家文化以安嶽文廟、進士坊、奎星閣等為標誌;反映三教同源思想的有玄妙觀、三教寺、石鑼寺、寂光寺、華嚴洞、茗山寺、佛洞岩和三仙洞等處。

三、名人勝跡

縣境內有唐朝“混世魔王”程咬金(程知節)的釣鼇台、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的墓;北宋大理學家陳摶故裏、墓葬、煉丹處、圖南仙跡、破石井和陳摶與葛洪弈棋的葛仙井等遺跡;南宋數學家秦九韶故裏、紀念館;明朝高僧無際禪師的聖廟道林寺、木門寺和奉旨歸葬的肉身塔;南宋兵部侍郎兼侍講劉儀鳳的石刻詩;宋代石刻大師文仲章、文繡等宋代石刻;紅巾軍最後全軍被鎮壓的遺址名山寺勝跡;瑞雲鄉許家壩韓國普州太後許黃玉故裏、遺跡。

四、田園風光

安嶽有川東民居和淺丘地貌為特色的鄉村田園風光。川東農家風貌與13333.33公頃檸檬海洋,60裏通賢柚綠色長廊,畜牧、水產、蠶桑、農作物等,形成眾多獨具特色的生態農村景觀。

五、水上風光

縣境內沱江、涪江水係,中、小支流70餘條,多源於兩江分水嶺。有書房壩、朝陽、報花廳、磨灘河4座中型水庫,110座小型水庫,27條主要河流,與周圍的田園風光、農村風貌互相交融。

六、森林景觀

縣境內丘陵起伏,森林覆蓋率達33.78%。有國有林場3個,森林麵積598公頃,內有珙桐、銀杏、楠木、水杉、紅豆杉、柏木、馬尾鬆、黃連等珍稀樹木,最大樹齡400年以上。

(第二節)資源類別

安嶽旅遊資源內容豐富,分布廣泛,由於時代不同,文化、民俗、民風、宗教的差異,自然環境的獨特,形成不同特色的景觀資源。用《新擬中國旅遊資源分類係統》分類,安嶽旅遊資源可分為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服務景係等類別。

(第三節)主要旅遊景區

―、北部(通賢)景區

該景區位於縣境北部,與樂至、遂寧接壤,以臥佛院、木門寺、書房壩人工湖、跑馬灘水庫、

60裏通賢柚長廊、農家樂等景點為主。

臥佛院(詳見《安嶽石刻》篇)。木門寺(詳見《文物與管理》篇)。

書房壩與跑馬灘人工湖,兩湖首尾相連,書房壩人工湖水麵麵積約7平方公裏,跑馬灘人工湖水麵約3平方公裏。兩湖周邊青山綿延,綠樹森森,田疇沃野,農舍點點。湖區內島灣眾多,山環水抱,湖光山色交相輝映,青山綠水幽靜宜人。

通賢柚長廊,位於縣城北部通賢鎮,與遂寧接壤,以天馬、人和、通賢、石鼓、團結、長河諞等鄉鎮為重點,形成了60裏通賢柚長廊。通賢鎮四方村、長河諞鄉小安村等四個村示範園麵積66.67公頃。每年4至10月,遊客可進柚樹林盡情享受濃鬱自然的柚花、葉、果的芳香氣味,可參與采摘和品味袖果活動。

二、東部(石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