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號造像龕,方形平頂,2.00x2.10x1.90米。造像已風化。
第14號造像龕,唐,方形平頂,2.00x2.00x2.00米。刻六臂觀音坐像,風化嚴重。
第15號造像龕,唐,方形平頂,2.30x2.00x2.60米。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像,風化嚴重。
第16號千佛龕,唐,方形平頂,2.60x3.80x1.70米。龕內三麵造像共分五層,最下麵一層造像已毀,上麵四層刻有115尊坐於有莖仰蓮台上的佛像,佛像坐高0.55米,右外側刻二菩薩像已毀。
第17號釋迦說法龕,唐,方形圓弧頂,1.40x1.90x1.10米。正中主像已毀,下有雙層覆蓮瓣,兩側壁各刻一弟子(內)一菩薩(外)站於仰蓮台上,兩弟子頭部已毀。右側菩薩已風化,左側菩薩保存較好。龕外左右側各刻一力士,頭已毀,龕楣上飾有寶相花。
第18號釋迦說法龕,唐,方形平頂,1.4x1.7x0.17米。正中刻釋迦佛,頭部經後人改刻。兩側壁各刻一弟子(內)一菩薩(外)站像,頭部均毀。龕外力士已毀。龕楣上飾有寶相花。
第19號釋迦說法龕,唐,方形平頂,2x3x1.6米,正中釋迦佛,頭身均毀。頂有華蓋。兩側壁各刻一弟子(內)一菩薩(外),頭均毀。龕外左右兩側各刻一力士,頭均毀。左側力士旁刻一高1.6米菩薩立像,雙手掌已毀。龕楣飾有寶相花。
第20號釋迦說法龕,唐,方形圓弧頂,2.7x3.2x1.6米。正中刻釋迦佛,頭部經後人改刻。左右各刻一弟子站於仰蓮台上,麵部已毀。兩側壁各刻一菩薩立像,麵部已毀,龕楣飾有寶相花。
第21號空龕。
第22號造像龕,唐,方形平頂,2.10x1.80x0.40米。正壁正中刻一高1.50米觀音像,左右各刻一羅漢像,三像麵部均毀。左側羅漢像高0.90米,右側羅漢像高1.30米。左側壁刻三供養人跪像,像高0.20米。
第23號造像龕,唐,龕形已破壞,2x1.30x0.10米。內刻二像,均經後人改刻,右為立佛像,風化嚴重,左為一觀音立像,高1.55米。
第24號西方三聖窟,方行平頂,6.62x5.30x3.20米。或隋或唐未定,經宋代改鑿。正壁宋改刻西方三聖立像,主像阿彌陀佛高4.80米,左側觀音高3.10米,右側大勢至高3.10米。
窟兩壁外沿已崩塌,右壁造像分四層,低層靠內刻一羅漢站像,高0.90米,麵部風化;第二層刻一佛二菩薩,三像頭均毀,主像釋迦佛通高1.10米,二菩薩像破壞嚴重。第三層刻西方三聖,主像阿彌陀佛通高1.15米,左觀音右大勢至菩薩,損毀較重。最上層從外向內刻有一佛一弟子一觀音一力士,釋迦佛坐像通高1.10米,弟子立像通高0.9米,觀音立像通高1.05米。
左壁造像分兩層。下層靠內又分上下各刻一像,為宋代補刻,下麵造像已毀,上麵刻一弟子像。靠窟口刻菩薩站像。上層為唐代所刻,靠內刻二菩薩銑足立於仰蓮台上,左像高1.30米,右手已毀,右像高0.90米。靠外刻一佛一菩薩像,佛像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菩薩為立像。
左壁題記:“力結/作大佛事福/報將來良可/知矣時臣/皇宋紹興/李歲次壬子(1132)/七月初八旦/建旦投一十/三人至當月仁十八日壬/畢任山了詮/奉命題/郡人考鐫文男師錫師奉/今重修中尊並長壽王如來記”。
第25號空龕。
第26號造像龕,方形平頂,1.20x1.50x0.30米。造像已風化。
第27號造像龕,方形平頂,1.30x1.20x0.80米。造像已風化。
第28號造像龕,唐,方形圓弧頂,3.00x2.80x2.20米。內刻釋迦說法圖,正中釋迦佛結跏趺坐於仰蓮座上,左右各刻一弟子一菩薩立像,龕外兩側刻兩力士。兩外側壁各刻有三供養人小像。
左壁題記,從左至右刻有“為口堂母譚氏巧娘次為睞下男口口口母保口……尊像以乞母親口口康健睞下福壽增崇凡事契心吉祥如意時以癸醜紹熙四月(1193)吉日謹題。”
第29號造像龕,唐,方形圓弧頂,2.10x1.90x1.20米。龕內刻一佛二菩薩,兩外側壁各刻有一菩薩立像,風化嚴重。
第30號造像龕,唐,方形平頂,右壁已垮踏,2.20x3.60x1.10米。內刻八菩薩銑足立於仰蓮台上,通高2.10米,像高1.55米,手及四菩薩頭部被毀。
第31號造像龕,唐,方形圓弧頂,2.10x1.90x0.70米。造像風化嚴重。
第32號唐碑,1.25x1.15x0.20米。無字。
第33號造像龕,唐,方形平頂,2.00x1.00x0.50米。一觀音立像,風化嚴重。
_第三十三篇石刻_.767.
第34號造像龕,唐,方形圓弧頂,1.75x1.90x0.90米。一佛二菩薩銑足立於仰蓮台上,從造像風格上看經後人改刻。
第35號題記龕,0.65x0.40米。內有周炳文撰書。
第36號造像龕,唐,方形圓弧頂,2.x1.30x0.10米。造像風化嚴重,有題記一處,內有“道光”年號。
第37號造像龕,方形圓弧頂,1.50x1.40x0.20米。三佛立像,通高1.40米,像高1.20米,右外側刻一力士,風化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