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號為第8號窟左外壁題刻,高2.6米,寬2.3米。《真相寺新建圓覺洞記》。
第10號釋迦佛窟,北宋,方形平頂,6.40x4.00x3.00米。正壁刻釋迦牟尼佛立像,高6.00米,底座高0.65米。釋迦佛身略向右側,眉間有白毫相,右手拇指與食指間夾一畢波羅花果,頭光兩側刻有各種奇花異草。
左壁上方刻一飛天,右側臥於祥雲之上,左手上托須彌盆。下方刻兩供養人站像(已風化)。右壁上方刻一飛天,左側臥於祥雲之上,雙手托蓮花盆。
正壁右側中部有題記一則:“朝散大夫普州軍州王官學兼管內勸農口紫金魚袋王重妝”。
左壁下方有題記一則:“侍佛信善徐耕,男徐尚坤,姚氏,孫徐進先、徐貴先,眷等,舍資財重妝真相寺傍岩石洞釋迦佛,功宜上願,皇王萬歲,天下太平,祈耕業果清梁,豎碑為記功勳者矣。太歲戊寅時值孟夏六月十八吉旦,住持禪戒正滿書。”
第11號方形平頂龕,北宋,1.05x1.25x0.50米。正壁刻一觀音呈遊戲坐於束腰須彌座上,高0.8米。右壁刻一坐像(已毀)。
第12號方形平頂龕,3.2x1.9x2米,龕內無造像,右壁立清碑一塊,上有:“……(略)大清光緒四年歲次戊寅孟秋月吉立,住持僧昌壽、徒隆江、孫龍清、孫仁靜共捐銀叁拾兩。”
第13號方形平頂龕,2.10x1.7x1.4米,龕內造像分上下二層。上層刻三身佛(頭已毀),均結珈趺坐於仰蓮台上,正中座下刻蟠龍,左右座下刻卷草紋,兩側壁刻數造像(已毀)。下層正中刻一明王立像,三頭六臂,背光兩側露出由夜叉組成的戰陣。左壁由內至外刻一供養人、些官吏、一力士站像,三像頭均毀。右壁由內至外刻一供養人、一夜叉、一力士立像,供養人足下刻一地鬼,夜叉作奔跑狀,其頭上一小坐佛。
第14號蓮花手觀音窟,北宋,方形穹隆頂,7x3.8x3.7米。窟內正中刻蓮花手觀音跣足立於仰蓮台上,像高6.2米,蓮台高0.72米,冠中刻一小坐佛,右手執一蓮蕾,長1.3米,頭光兩側刻有各種奇花異草。
左壁稍高處刻一獻寶龍女(頭已毀),殘像高1.90米,其下方刻兩供養人立像,從內至外,第一為女像,身後題名為胡氏,像高1.7米。第二為男像,身後題名為楊元愛,像高1.8米。右壁下方刻四供養人,均有題名。從內至外依次為“女功德主馬氏”、“男功德主楊正卿”、“鄒氏”、“男易”,均風化嚴重。正壁左下側有《普州真相寺石觀音記》碑記一塊。
第15號題字龕,2.8x4.7x0.25米,上題“龜鶴”二字,字徑高1.75,寬1.40米,右側題有:“四川按察司僉事前監察/口蒲阪舜原楊瞻叔複逝此命教官楊思震重臨/署安嶽縣事潼川判寇世潤重磨新崖典本潮督工生員楊補字工房吏程希石匠張桂山/”
第16號空龕。
第17號空龕。
第18號題字,高3米,寬2.5米,上題“吠雲”二字,字徑高1.2米,寬0.7米,左側題:“公元已未歲中秋邑僧3月開石”。右側題:“邑人資州李……(無法辨認)”。
第19號題字,高1.9米,寬2.5米,上題“福壽”二字,字寬1.7米,高1.3米。
第20號石龜,高1.8米,龜身直徑4.1米,僅露前半身,昂首,左眼閉,右眼圓睜。
第21號千手觀音龕,五代,方形平頂,1.5x1.8x0.9米。正壁刻觀音倚坐於仰蓮台上,身後桃形背光內雕刻28隻執各種法器的手,背光上方兩側刻有眾天人坐於祥雲之上。像下左跪一窮叟,右站一惡鬼。窮叟、惡鬼旁各刻一供養人跪像,跪像外又各刻一供養人站像,左為一老者,右為一女像。左右側壁造像已毀。
第22號雙層龕,五代,均為方形平頂,內龕正壁刻三身佛,分別結珈趺坐於同莖仰蓮台上,左右壁各刻一弟子一供養人立像,右壁前側刻有“天漢元年”(917)題記。左壁外側也刻有一題記,風化嚴重,模糊難辨。右壁外側(分四層)刻有七個坐佛像。外龕兩側壁各刻一菩薩立像,均風化嚴重。
右壁前側刻造像題記:“時大蜀天漢元年(917年)太歲丁醜九月十八號齊讚畢。高徒貯口添粟千箱,典易經謀,收金萬兩,先亡七祖,並願離苦生天”。
第23號佛道造像合龕,五代,方形平頂,1.20x1.20x1.20米。龕內造像49軀。正壁中央刻元始天尊盤坐於仰蓮鋪帛方座上,左右上下三層刻侍者和真人;左壁正中刻太上老君盤坐於鋪帛方座上,左右各刻一弟子一菩薩,其上刻護法像。元始天尊、老君、釋迦佛通高均0.80米,侍者、真人、護法均坐於蓮台上。龕楣上部刻有造像,已風化。
第24號石碑一塊,字已毀。
第25號方形平頂龕,龕內造像已毀,左壁有遊人題記一則,大部分字已無法辨認。
第26號千手觀音龕,五代,方形平頂,1.5x1.8x0.9米。龕正中刻千手觀音倚坐於須彌座上,刻手臂數十隻代表千手,手執不同法器(大部分殘)。左下側刻一惡鬼,赤裸上身,右下側刻一窮叟拿布袋,二像均呈半脆狀,須彌座下左右各刻地鬼4個。
第27號十六羅漢龕,五代,方形平頂,1.80x3.00x0.90米。正壁正中刻華嚴三聖,三像頭均毀。左側刻一白象背負趺坐於仰蓮台上之普賢,大象旁刻一象奴。右側刻一青獅背負趺坐於仰蓮台上之文殊。佛、菩薩之間刻兩弟子立像,下有一長方形石碑,上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文(內容已無法辨認)。正壁兩側及左右壁分兩層刻十六羅漢(頭已毀)。十六羅漢座下刻有寶瓶、烏龜、男女供養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