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壁和左右兩壁台基下雕刻圓形內凹小龕,龕內刻供養人像,坐像高0.46米,共317尊,像左側均刻供養人姓氏。

左右兩壁台基上放置有清代圓雕十八羅漢像,高0.90米。

左右壁各有碑記兩塊。左一碑高0.95米,寬0.65米,是清乾隆45年所刻“功德全璋”碑。左二碑高0.90米,寬0.55米,是清乾隆43年所刻“佛有攸歸”碑。右一碑高1.00米,寬0.64米,是清乾隆45年所刻“同結善緣”,功德碑。右二碑高0.86米,寬1.25米,是清道光25年所刻“增修羅漢”立功德碑。

第18號空洞。

第19號觀音堂造像龕,北宋摩崖,平頂敞口形,5.00x7.50x3.50米。

主像水月觀音(俗稱紫稱竹觀音),距地麵高2米,像全高3米、像高2.8米,呈遊戲座。右側刻有高1.90米的紫竹一叢和一個高0.60米的淨瓶。主像周圍刻有五組“觀音經變圖”,明代補刻。

左上壁雕刻“雷電劫”。刻有高0.55米淨瓶觀音,高0.40米雷公和電母,高0.60米不孝子。

左下壁雕刻“毒酒劫”。刻有高0.90米手捧經書的觀音,高0.45米官吏,差高0.65米人,高0.45米下毒者。右上壁雕刻“懸崖劫”米,被蓮花托起。右壁中雕刻“烈火劫”瓶,跪者高0.50米。

右下壁雕刻“訴訟劫”刻有觀音、墜岩者。觀音像高0.50米,手執寶珠,墜岩者像高0.60刻有觀音和被烈火包圍的人(呈跪像),觀音像高0.95米,手執淨刻有觀音、判官、差人和受冤者,觀音像高0.50米,手執淨瓶,判官坐像高0.40米,二差人高0.70米,受冤者呈跪態,高0.50米。

主像下壁有後人補刻的觀音、坐虎藥王像,觀音立像高0.90米,坐虎藥王像高0.40米,坐下虎長0.45米。

右下壁刻有碑記六通。清乾隆40年重粧碑,碑高0.12米,寬0.16米。明崇禎15年重粧碑,碑高0.57米,寬0.42米。清乾隆48年重粧碑,碑高0.35米,寬0.25米。清乾隆年粧金碑,碑高1.80米,寬0.92米。明萬曆39年刻《觀音壁新豎萬年燈記》碑,高1.44米,寬1.00米。清鹹豐5年刻《重貼觀音金身並裝彩諸佛殿宇弁言》碑,高0.80米,寬0.32米。

第20號漢代空墓。

(第三節)圓覺洞

圓覺洞石刻,位於縣城東1公裏的雲居山。龕窟編號72個,造像1933尊,佛經2座,碑碣、題刻25通(件),古遺跡6處,古建築4座,名人墓1座,古墓群1處。造像主要是唐開元至北宋大觀(公元732—1607年)年間作品。南崖小龕居多,大多為唐、五代的雕刻,主要題材有千手觀音、西方三聖、十六羅漢、千佛、地藏十王、天尊、毗沙門天王及聶公像,佛道合龕造像等。北崖以大窟為主,多為北宋造像,以釋迦牟尼佛、淨瓶觀音、蓮花手觀音、十二圓覺等為代表。

圓覺洞摩崖造像主要由唐代官吏黎令賓,五代前蜀王建部將、駐守普州的剌吏聶真和北宋普州大戶楊正卿出資雕造。題材以禪宗為主,次為密宗和釋道同龕造像,是中國石刻藝術鼎盛時期的代表作品,也是佛教文化藝術從神秘化走向民族化、世俗化的曆史見證。

第1號陰刻下山虎,高0.45米,長1米。

第2號隸書遊記詩,高1.30米,寬2.70米。共二首,現已被滑坡埋住。

第3號清徐觀海題遊記詩一首,行書,高2.80米,寬2.00米。

第4號舍利塔,唐,龕形方形平頂,內刻舍利塔,高8.00米,塔座高0.80米,塔身共十三層,塔刹為三轉法輪。塔身最底層中部開一小龕,內刻一坐佛,通高0.70米,座高0.17米。

第5號分上下兩層,上層釋迦說法龕,唐,現僅餘右側造像。從內向外刻有一弟子、一菩薩像,菩薩頭已殘,龕外刻一力士,右側刻一菩薩立像,下層龕形方形平頂,內刻二坐像已殘。

第6號龕形方形圓弧頂,1.75x2.1x1.3米。龕內造像已毀,僅剩基座。

第7號觀音窟,北宋,方形平頂,7.70x4.80x3.30米。正壁正中刻高6.00米淨瓶觀音赤足站立於高0.60米雙仰蓮台上,略右側,冠中刻一立佛。

左壁造像分三層。上層刻一飛天,身著長裙俯臥於祥雲之上。中層為一圓形龕,內刻一龍女(頭已毀)。下層刻兩供養人站像,頭、手已毀,另有一造像粗坯。

右壁造像亦分三層。上層刻一飛天半躺於祥雲之上,身著長裙,胸飾瓔珞,帔帛向上飄卷。中層刻一善財童子麵向觀音。下層刻四供養人立像。由內至外,第一為女像,頭上方題記:“黃氏小娘丁醜五月初四日生。”第二為男像,頭上方題記:“次男孫衡庾申十一月二十四日生。”第三亦為男像,頭已毀,頭上方題記:“長男孫衍已未正月初九日生。”第四為一弟I】度僧,高1.5米,頭上方題記:“僧係使州都孔目官離職滿,舍俗陳乞剃度為僧,癸酉紹興二十三年(1153)九月二十二日立畢。”

第8號圓覺洞窟,北宋,方形平頂,4.50x4.80x10.00米。窟內三壁下有0.75米高的台基,造像雕刻於台基上。原正壁刻三身佛,左右壁刻十二圓覺,“文化大革命”中圓覺頭被毀,1988年補塑。金剛座座基下或刻獅子或刻蓮蕾。

右壁上刻行書“圓覺洞”三字,字徑高0.65米,寬0.8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