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號摩崖造像龕,1.30x2.40x0.30米。內刻造像初坯2尊,高1.20米。
第116號摩崖造像龕,1.70x2.30x2.60米。正壁刻三身佛坐像,通高1.70米,右壁刻佛塔一座,高1.70米。
第118號摩崖造像龕,唐,1.90x2.10x2.20米。正壁刻二菩薩像,像高1.05米,座高0.32米,風化嚴重。
第119號摩崖造像龕,唐,2.10x2.20x2.20米。正壁正中刻坐佛像2尊,通高0.70米,左右刻大小造像12尊,最高1米,最低0.60米。最外側左右各刻一力士,高0.80米。
第124號佛塔龕,1.80x1.05x0.50米,塔高1.70米。風化嚴重。
(第二節)毗盧洞
毗盧洞石刻,位於縣城東南50公裏的石羊鎮油坪村塔子山(清代稱龍歸山)腰。通編20號,造像465尊,碑碣14通,題刻18件,古建築1座。
毗盧洞摩崖石刻主要為密宗摩崖造像,是四川密宗(俗稱“川密”)第五代祖師柳本尊行化的道場,至今造像保存完好。水月觀音(又稱紫竹觀音)造像,堪稱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中的珍品。第8號柳本尊“十煉行化圖”與大足寶頂的“行化圖”,是中國此類題材僅存的兩鋪造像。
第1號“福”字碑,0.90x0.54米,有道光十六年十月十六日題記。陰刻虎,高0.5,長1.50米。二者因修保坎被封。
第2號蓮花石周圍文物,石高5.3米,周長15米。
刻佛、菩薩像共9尊,均為坐像,高0.65米,依次為四波羅蜜和五方佛,係宋代雕刻。
石包右側有碑刻兩塊。一碑高0.46米,寬0.29米,上有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年號。另一塊為“經功不昧”碑記,高0.52米,寬0.34米,落款為乾隆35年。
石包前方有乾隆三十五年題記一通,高0.41米,寬0.25米。
第3號造像及對聯龕,現已毀。據1982年普查記載,刻有接引佛一尊,對聯一幅,上聯為“地獄受苦你莫去”,下聯為“極樂逍遙汝快來”,橫聯為“滿菩提願”。龕左有道光14年題記。
第4號圓雕土地坐像,像高0.76米。
第5號毗盧殿單個石造像及題刻。圓雕石刻伏羲、軒轅、神農,高1.00米。據1982年普查記載,“三皇宮”門前有對聯一幅,上聯為“伏羲神農軒轅主”,下聯為“治人常藥成衣襟”,橫額為“三皇宮”。
觀音坐像1尊,高1.14米,明代作品。
“同結善緣”碑,高1.4米,寬0.88米,記有“嘉慶十六年繪師周紹喜,匠師趙昌榮、周紹。”
第6號八麵石柱題刻,石柱高1.90米,周長1.4米,位於毗盧洞窟右前,上有乾隆二十六年裝毗盧佛金身碑記。
第7號碑記,位於毗盧洞窟與第6號之間,一式兩塊。左碑高2.10米,寬0.95米。右碑高2.00此圖“〇”圈為各組造像,“”方框為每煉說明文字。
第一煉指。造像有主像柳本尊和接引佛。柳本尊像高1.63米,斷指一節處顯現火焰一朵。其右側立接引佛,像高1.45米,兩者之間浮雕一柳樹。
右下刻煉指銘文。
第二立雪。造像有主像柳本尊和普賢菩薩。柳本尊像高1.55,其左麵側立普賢菩薩像,高1.34米。兩者之間雕刻一白象,長0.50米。
右下刻立雪銘文。
第三煉踝。造像有主像柳本尊和四天王像。柳本尊居中而坐,高1.65米。左足踝有火焰一朵。四天王立像均高1.20米,文武各二,分列於柳本尊四周。
其下方刻煉踝銘文。
第四剜眼。造像有主像柳本尊、金剛藏菩薩、漢州刺史趙君和差人。柳本尊結跏趺坐,高1.70米。右手執戒刀,刀尖至右眼作剜眼狀;金剛藏菩薩位於其左,立像高1.10米,差人跪於主像左側,像高0.75米,作仰望狀;漢州刺吏趙君位於主像右側,立像高1.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