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口計劃執行監督縣委、縣政府每年對年度人口計劃執行情況進行半年檢查、年終考核。1988年7月,計生委結合全國計劃生育抽樣調查的開展,與有關部門配合在全縣範圍重點調查15~49歲已婚育齡婦女的婚育史和身體健康等情況。1994年,縣計生委先後5次進行全縣生育質量專項調查。2005年,計生幹部300餘人次對南勳、高升等4個鄉鎮進行質量調查。
(第四節)獎勵與保障
一、獎勵優待政策
80年代中期以後,縣政府和相關部門製訂獎勵政策,鼓勵晚婚晚育和生育一個孩子。2002年後,幹部職工的晚婚、晚育假增加,晚育的給男方護理假,工資、獎金照發。農村人口中晚育的,免去當年義務工和勞動積累工。凡領取獨生子女證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者,享受獎勵和優待。農村獨生子女家庭可多劃一個人宅基地。幹部、職工中的獨生子女父母退休時加發5%退休金,企業職工中的獨生子女父母退休時,按規定增發養老金。還實施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2004年和2005年確認的獎扶對象分別為1635人、2731人,共發放獎扶金261.96萬元。2005年度,全縣符合獎勵的有10.06萬人,兌現獎勵金266.82萬元。
二、計劃生育“三結合”
1994年10月,縣委、縣政府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在農村全麵開展計劃生育“三結合”的決定》,抽調計生幹部,開展“三結合”試點工作。同時把“三結合”工作納人目標考核管理,建立黨政一把手負責製,全縣啟動“十、百、千、萬工程”。1996年以後,全縣實行“政府統攬,部門配合,群眾參與,政策驅動”的運行機製。到2005年底,全縣幫扶“三結合”戶3.1萬戶,當年投人幫扶資金424.73萬元,實現幫扶目標的2.85萬戶,占“三結合”戶的91.8%。
三、獨生子女“雙保一會”
1989年,縣政府批轉《縣計生委、縣保險公司〈關於開展獨生子女“兩全”保險報告〉的通知》,對農村人口獨生子女簡易保險;城鎮幹部職工獨生子女保險提出具體規定。1992年,推行獨生子女“兩全”保險及其父母養老保險和獨生子女互助基金會(簡稱“雙保一會”)工作,全縣人保人數3.4萬人,投保金額102萬元。1995年7月,縣政府製發《關於辦理獨生子女“兩全”保險的實施辦法》,全縣當年參保人數增加到5.6萬人次,保險總額280萬元。1996年後,獨生子女“雙保一會”工作納人計生目標考核內容,投人保費上升到人均1元,實行滾動發展。1992—2002年,全縣獨生子女參保總數7.6萬人次,保費720萬元,因保險期滿退保和死亡賠付220萬元。此後,“雙保一會”工作不再進行。2005年開始,執行獨生子女及父母獎勵扶助金製度。
(第三章)機構和管理
(第一節)機構
一、縣計生局
安嶽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局(簡稱縣計生局)原為安嶽縣計劃生育委員會(簡稱縣計生委)。1986年,計生委內設辦公室、計財股、宣教股、政策法規股、科技藥械股、協會辦公室,編製20人。1994年,協會辦公室更名為群眾工作股。1996年,增設規劃統計股和政工監督內審股。2001年11月,縣計生委更名為安嶽縣計劃生育局。內設辦公室、財務股、宣傳教育股(內掛群工股)、政策法規股、規劃統計股、科技藥械股。編製32人。2005年5月,更名為安嶽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局。內設辦公室、人事教育股、政策法規股、財務內審股、發展規劃股、科學技術股。編製30人。曆任主任、局長:梅先碧、魏宗田、周永國、鄭良友、王榮賢、康厚雄、譚友劍。
二、鄉鎮計劃生育辦公室
1988年,縣政府首次在全縣10區1鎮93鄉設置計劃生育辦公室(簡稱計生辦)。到2001年,工委、鄉鎮計生編製138人,實有116人,缺編22人。2002年12月,編製增加到175人。2005年,69個鄉鎮均設計生辦,配備計生辦主任61人,工作人員159人。
三、計劃生育服務站
1983年,在縣城建立縣計劃生育宣傳技術指導站(簡稱計生站),後相繼在區和各鄉鎮建計劃生育宣傳技術服務站。1992年鄉鎮計生服務站調整為38個,被撤鄉保留計生服務點。1995年,服務站增加到58個。2001年6月,鄉鎮計生服務站調整為69個。2004年1月,縣和鄉鎮均更名為計劃生育服務站。2005年,縣鄉計生服務站有職工15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