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穀階地分布在縣境內主要溪河幹流兩岸,高出河麵3~10米,海拔250~390米,壩寬500~2000米,延伸長度10~22公裏。境內有河穀階地120處,麵積約134.5平方公裏,約占幅員麵積的5%。

(二)丘間穀地分布在主要溪河的一、二級支流兩岸,常被丘陵包圍,呈封閉狀態。境內有134處,麵積約118.36平方公裏,約占幅員麵積的4.4%。

(三)緩丘平地以寬緩丘間平地為主,其間尚存一些侏羅係砂、泥岩小丘包,相對高差20米以下,主要分布於沱涪兩江分水嶺緩坡麵的河穀階地,丘間穀地和高山丘頂部。麵積約239.41平方公裏,占幅員麵積的8.9%。

(四)淺丘相對高差20~50米,丘間穀地寬100~200米,多呈單個丘包散布。遂寧組下段泥岩為主的淺丘為饅頭狀,遂寧組上段砂岩為主的淺丘多為台階狀。麵積約922.66平方公裏,約占幅員麵積的34.3%。

(五)中丘主要分布在沱江、涪江分水嶺兩側淺丘或緩丘平地間,相對高差50~100米,大多由遂寧組上段地層發育而成。砂岩較厚,層次多近水平發展,形成比較寬闊的多平台丘陵地帶,呈雞爪狀和串珠狀分布,延伸1~2公裏。麵積約825.82平方公裏,占幅員麵積的30.7%。

(六)高丘丘頂海拔500米左右,相對高差100~200米,由遂寧組上段或蓬萊鎮組下段地層發育而成,有較大山丘和較高丘峰,多為脊嶺分布。麵積約449.22平方公裏,約占幅員麵積的16.7%。

三、水文特征

(一)水係境內沱江、涪江水係中、小支流300條。源於沱江、涪江分水嶺,分別向嶺西南和嶺東北彙流出境。特征為溪河水係,注人沱江和涪江。

1.涪江主要支流

(1)嶽陽河(嶽陽溪)全流域分布於縣北、中、東北部飛鳳山丘嶺與元秀寺坡至雲峰寺坡丘嶺間。主支流發源於樂至雙河鄉許家溝,經鴛大鎮人境向東流經嶽陽、城北、團結、長河土扁、姚市等鄉鎮,在姚市鎮天鵝村出境,自雲豐鄉葉家灣至寧家灣一段為安嶽、潼南界河,流至潼南崇龕鎮葫蘆壩注人涪江。南側較大支流有城西溪、嶽陽溪、石橋溪、永順溪、團結溪、嶽溪、雲峰溪。北側有通賢河及其支流天馬溪。幹流嶽陽溪源於嶽源鄉倪家溝和文化鄉朱家坪,向東流經城南、嶽陽鎮,至城北鄉雙河口與幹流彙合;下遊主支通賢河源於來鳳鄉蔣家牌坊,流經通賢、人和至長河土扁鄉黑塘村雙河口與幹流彙合;其下遊經姚市鄉至出境一段習稱姚市河。全流域麵積694.63平方公裏,縣境麵積635.16平方公裏。幹、支流總長108.3公裏,幹流長59.56公裏。

(2)龍台河全流域分布於縣東、東南部元秀寺坡至雲峰寺坡丘嶺與天鍋嶺至東勝場丘嶺、銀子岩丘嶺間。幹流源於縣南部瓦店鄉紅石壩,向東北經瓦店、協和、魚龍、橫廟、乾龍、坪河、偏岩轉東至龍台、白水等鄉,於白水田家壩出境人潼南境,徑流人瓊江。幹流北側有永清溪、龍西溪,南側有石羊河、白水溪等較大支流;石羊河西側有高升溪、兩板橋溪,東側有林鳳溪、赤雲至頂新溪等支流。主支石羊河源於大足青龍場四方碑,向北流經縣境雙龍街、赤雲、石羊、瑞雲、林鳳、瓊江至龍台大橋與主幹流彙合。全流域麵積663.91平方公裏,其中主幹流域麵積374.27平方公裏,主支流域麵積289.64平方公裏。幹、支流總長99.5公裏。

(3)書房壩河全流域分布於縣北部飛鳳山丘嶺與蟠龍河間。源出樂至漆家溝,向東北經樂至縣回瀾鎮及縣境悅來、八廟等鄉,在八廟雙河村彙人蟠龍河。1975年河穀建成書房壩水庫。

2.沱江主要支流

(1)大蒙溪河係蒙溪河上遊。縣境流域分布於縣西、北部雷家寨丘嶺與王詢廟坡至大龍山丘嶺間。幹流源於嶽源鄉三眼橋,由東向西北轉西偏南經朝陽、雙河(樂至)、大墊、自治、馴龍、建設、華嚴等鄉鎮,在華嚴鎮郭家壩出境,於資中縣白羊溝與小蒙溪河彙合,至蒙溪口流人沱安嶽縣誌江。縣境較大支流:南側有龍居溪、馴龍溪,北側有主支石湍河。縣境流域麵積173.64平方公裏。1979年在其源頭河穀建成朝陽水庫。

(2)小蒙溪河縣境流域分布於縣西南部王詢廟坡至大龍山丘嶺與石景山丘嶺間。幹流源於大墊鄉蓮洞村水井灣,向西南經大墊、鎮子、玉清、周禮謝家灣出境。較大支流有建華溪、千佛溪、拱橋溪、魚龍橋溪、玉清溪、寶華溪、文峰溪。縣境流域麵積161.03平方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