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尼泊爾繪畫藝術具有怒久的曆史,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受到了歐洲西方藝術的影響,出現了抽象派、印象派和自由派。創作題材除自然風光、動物、人物、人物生平與場景外,還有引人琢磨的新式繪畫,屬於抽象內容。在形式上以紙畫和布畫為多,既有素描和彩畫,也有現代油畫。在20世紀尼泊爾既有繼承傳統繪畫的藝術畫家,也有新派藝術家。著名的傳統藝術畫家是西提穆尼·沙迦和馬尼格·拉爾。當代唐卡畫家夏爾巴,在55年的創作生涯中繪製了上千幅唐卡。現代畫畫家拉茲曼·辛哈和皮姆·那拉楊,於1950年分別創作的《生物》和《辛哈福舍》是尼泊爾現代繪畫藝術的傑作。尼泊爾現代藝術畫家還有巴拉·克裏西南·瑟姆、雷納辛哈·旺碟爾、昌德曼辛哈·馬斯凱、馬爾尼格曼等。涉及政治、經濟、宗教、人民生活和自然風光,是尼泊爾現代繪畫的主要內容。在當代,雖然多數畫作都從生活中取材,但尼泊爾的畫家在發展現代美術的同時,仍不忘傳統美術的價值。
尼泊爾十分重視尼泊爾繪畫藝術的繼承和發展。1958年尼泊爾出台了藝術保護法。一方麵規定對文物藝術品進行保護和修複,另一方麵鼓勵現代創作。為了發展尼泊爾的美術事業,1965年成立了尼泊爾美術學會,比蘭德拉國王當時作為王儲和畫家親自擔任該學會主席。
1977年該學會被納入尼泊爾國家科學院。尼泊爾藝術界籌劃建立了“比蘭德拉藝術館”,旨在振興尼泊爾藝術,並在除首都以外的博克拉、特萊等其他地區建立了各種藝術學會和組織。還通過各種途經,如通過畫展和書籍、雜誌、畫冊、郵票等印刷品的渠道,使繪畫作品展現於世。
目前尼泊爾的大中小學均開設了美術課,這無疑會為尼泊爾美術的發展帶來巨大生機。
4.雕塑——廊簷間的神話
尼泊爾王國坐落在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南麓,西、南、東三麵與印度等國家接壤,北麵與中國毗鄰,麵積近15萬平方千米。
世界上10座最高的山峰有8座都和尼泊爾有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尼邊境上的珠穆朗瑪峰,所以這個國家又被稱作“喜馬拉雅山王國”。喜馬拉雅山南側就是加德滿都穀地。在加德滿都穀地西南方向的特萊平原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宗教聖地藍毗尼,這裏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生地,它是世界各地佛教徒渴望朝拜的聖地。盡管尼泊爾是佛教始祖的誕生地,但是這個國家卻把印度教作為國教,作為國教的印度教與佛教在這裏交相輝映,彼此友善相待。
公元1世紀,印度教的教規開始在尼泊爾廣泛傳播,從那時開始,城市建築,甚至是鄉村建築,都從未與宗教分離過。在這裏,宗教藝術和世俗生活水乳交融。公元4至9世紀,尼泊爾進入了古典文化藝術的第一個黃金時代——李查維時期。這個時期佛教盛行,在大量的佛教建築中,木工、木料、雕刻藝術都呈現出很高的建築技術水平。
以印度風格為源泉創作的藝術珍品,令人歎為觀止。從布達尼坎塔的巨大的毗濕奴雕像到分布在加德滿都河穀地區的數百座樸素但美麗動人的小型雕塑,每一件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但是由於木材結構的耐腐性差,能夠長久保留下來的木製結構建築所剩無幾,而加德滿都王宮廣場上的獨木廟,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它是加德滿都最古老的建築,據說加德滿都王宮廣場上的這座獨木廟是由一棵樹建造的。在這個廣場上,還有“活女神”庫瑪麗廟、濕婆神廟、象頭神廟、毗濕奴廟、納拉揚廟和黑天神廟,等等。加德滿都的王宮廣場濃縮了尼泊爾李查維時期的各種建築精粹,讓人看到了印度教影響的無處不在,成為尼泊爾文化、藝術精華的縮影。這裏值得提及的是,古代昌古·納拉揚廟的石刻記載了馬納·德瓦一世除了批準一些印度教和佛教聖地外,還建了一座多層樓的宮殿,成為當時的奇跡。可惜的是,這座寺廟已經消失了。加德滿都最壯觀的是被稱為南亞地區最大佛塔的浮圖納特大白塔,這裏也是尼泊爾藏傳佛教的標誌性建築。浮圖納特大白塔正好坐落在古代從尼泊爾前往西藏的商旅要道上。這座塔始建於公元5世紀,據說塔裏藏有釋迦牟尼的舍利。據尼泊爾史書記載,當年一位婦女向統治加德滿都穀地的國王要一塊水牛皮大小的土地修建佛塔,國王欣然同意。結果,那位婦女把牛皮割成細細的牛皮繩連起來,圈出好大的一塊地方,建起了現在人們看到的巨大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