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盤點Crosbyism思想(2 / 2)

質量改進過程管理(QIPM)的“十四步驟”:

管理層的決心

質量改進小組

衡量

質量成本

質量意識

改進行動

零缺陷計劃

主管教育

零缺陷日

目標設定

消除錯誤成因

讚賞

質量委員會

從頭再來

Crosbyism的思想表述

克勞士比勤於思考,勤於筆耕,他寫了近20本書,其中正式出版了13本書,而且全是暢銷書。有些書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在全球出版發行。其中,《質量免費》一書的銷量高達二三百萬冊。也正因為如此,2002年6月6日,美國質量協會董事會決定,專門用克勞士比的名字命名了一個獎項(Crosby Medal),以提攜和鼓勵全社會的青年才俊們努力在質量管理著作的寫作方麵取得成就。

克勞士比喜歡用“管理方格”這種方法評估一個組織的管理成熟度。在《質量免費》中,他曾創造了著名的“質量管理的成熟度評估方格”——把質量管理劃分為5個階段:不確定期、覺醒期、啟蒙期、智慧期和確定期,並用它診斷、研究和分析企業的狀況,指點迷津。

如果以此為基礎,我們就會發現,克勞士比在不同的管理階段有不同的代表性作品:

《削減質量成本》:專門解析處於“不確定期”企業所麵臨的種種問題以及質量管理的不同特點;

《質量免費》:克勞士比的成名之作,足以讓企業因此而“覺醒”;《質量無淚》:專門為消除進入“啟蒙期”企業的困擾而提供的解決方案;

《經營有術》:把經營的“智慧”帶給了企業;

《永續成功的組織》:是當企業邁進“確定期”的時候的實踐指南。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菲爾開始研究“領導力”和“可信賴的組織”。隨後先後出版了《領導》《領導法則》《完整性》《質量省思錄》《質量再免費》和《創建可信賴的組織》等著作,使Crosbyism更加具有理論的深度和實踐的廣度。

Crosbyism與克勞士比的曆史地位

對菲爾的評價,一直都存在著兩種聲音:質量控製理論與統計學派的不解與不屑之音、商界和管理實踐派的擁戴與呼喚之聲。這一點都不奇怪,正如福布斯集團主席把它稱之為“管理理論的一次偉大的跨越”,我更願意把它比作“亞曆山大之劍”——當人們熱衷於用“傳統的智慧”爭論“針尖上到底能站幾個天使”的時候,克勞士比卻當頭棒喝:天使本來就不應該站在針尖上;當人們在冥思苦想“第三次做對與第五次做對誰更經濟”的時候,克勞士比卻快刀斬亂麻地宣稱第一次做對是最便宜的……因此,菲爾所掀起的是一場席卷全球的“質量革命”浪潮,深具顛覆性的力量。

20世紀還有一株奇葩,那就是充滿“追求卓越”的激情的湯姆·彼得斯。他同樣掀起了一場西方世界的“管理革命”,因此,他說“他是崇拜克勞士比的”也就毫不奇怪了。因為他們兩個人都先後扮演著“傳統偶像殺手”的角色,自然惺惺相惜。湯姆曾經引用理查·斯考特的理論演化方格來描述管理理論的變遷。我們完全可以用此方格來表示克勞士比的曆史地位,同時,也是為了幫助不熟悉質量發展史的讀者能夠理解本書中所涉及的人物與事件。

階段I:休哈特博士的“統計質量控製”(SQC);抽樣技術

階段II:朱蘭博士的“質量控製”理論和“質量三步曲”;石川馨的“七個工具”

階段III:戴明博士的“十四要點”及深刻知識體係,費根堡姆博士的“全麵質量控製”(TQC),田口博士的“質量工程”

階段IV:“完整性”的克勞士比,“追求卓越”的彼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