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作為荊楚郡王,他還非常難得的得到了大宋官家趙冕的信任,長期擔任西宋野戰軍團的主將。這一次更是受命指揮兩宋聯軍向開封府方向發起了突然的攻擊!
為了最大限度地達成戰役的突然性,趙良將甚至沒有等待40萬大軍完成集結,就指揮著1萬聯軍,越過鄧州和南陽之間的宋(西宋)周邊境,撲向南陽大棱堡。
而周國的河南軍團則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擺在南陽前線的一個師被擊潰,損失了數千人,殘部縮進了南陽大棱堡死守。趙良將留下一個旅看守南陽大棱堡後,就率部直撲南陽棱堡背後的方城山。幾輪猛攻就突破了周軍的方城山防線,並且包圍了方城山和熊耳山之間的方城大棱堡。
在留下一個師圍攻方城大棱堡後,趙良將就指揮著餘下的18萬大軍翻過低矮的方城山,直撲方城山北麵的要地葉縣而去。
而當趙良將的大軍包圍了葉縣之後,在葉縣以北的襄城方向和以東的郾城方向,各出現了一支數量龐大的周軍集群。
一場大會戰,看來就要在葉縣、襄城和郾城之間打響了!
“孤王已經決定!”趙良將將目光從軍用地圖上收回,然後輕輕從帳篷內兩宋聯軍將領的身上掃過。
他頓了頓,“必須在兩路周軍完成會師前,將其中的一路摧破!
為此,我們必須兵分兩路!以主力向襄城方向急進,在襄城以南的薑店鎮和汝墳鎮之間進行會戰。
同時再以一路虛兵逼向郾城,大張旗鼓,讓敵人誤以為是主力,並且采取保守布署。”
趙良將得很慢,言語之中卻透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而在場的東宋將領,都連連點頭,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如果現在的西宋相對東宋、大周在軍事上還有什麼優勢的話,無疑就是宿將老兵了。
在上一次中原大戰後,東宋和大周的陸軍就沒打過什麼仗了。而且因為工業革命的到來,兩國的軍事貴族階層在經濟上已經非常沒落,成為了附屬於資本家的存在。
而且兩國早就在事實上放棄了和土地掛鉤的兵役製,因此也就沒有了長期服役的職業士兵階層,這對兩國騎兵的戰鬥力夠成了一定的影響。
另外,兩國也沒有槍大夫這個階層,所以兩國的輕步兵都遠比不上西宋。
所以趙良將判斷,在戰爭爆發的初期,擁有精兵宿將的西宋軍隊是具有一定優勢的。而這一時期,也是西宋和東宋聯手打敗大周的關鍵時期。
如果西宋的統帥不能抓住有利時機,大膽運用兵力,等到大周完成動員和訓練。幾百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軍隊無疑可以讓大周立於不敗。
而大周隻要在陸地上立於不敗,他們的海軍就有很大的概率可以擊敗東宋海軍——畢竟大周海軍的主力艦數量比東宋海軍多50%!
而且大周的造船能力、商船數量和水手的數量,都遠遠超過東宋,基本上有一倍的優勢——大周共和國的海外殖民地更多也更富裕,其本土還包括了日本三省這樣的島嶼以及高麗省那樣的大型半島。擁有更強的海上能力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諸位沒有異議,”趙良將,“那麼本帥就開始分配任務了!”
“郡王,我方沒有異議,請您下達命令吧!”話的是一名東宋的陸軍中將,今年四十出頭。
他從來沒有上過真正的戰場。而趙良將對他而言,則是存在於軍事教科書上的人物。他還能提出什麼異議?
而且他也的確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雖然聯軍現在根本不知道襄城方向和郾城方向的周軍的虛實,其實是在打一場不知彼的無把握之戰。
可是總體形勢的確如趙良將所,隻是短期內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