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8章 西宋名將(3 / 3)

如果過度謹慎,就會坐失良機,等到對手準備好了,麻煩可就大了。

趙良將的布署,其實是完全正確的!他的迅速行動完全打中了敵人的軟肋……倒不是周國沒有進行充分準備就盲目發動了戰爭。

而是周國的陸軍幾十年沒打仗,軍官們一時間進不了狀態。而且他們也不適應這樣的快節奏攻防——棱堡無敵的時代雖然早就結束了,周國陸軍的高層也知道。

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兒,製定出全新的,而且適合戰場實際情況的戰術是另一回事兒。

周軍現在仍然喜歡依托棱堡進行布署,而且他們也不大會集中大兵團打運動戰,而是以師或者軍為單位進行作戰。

在大周軍官們的概念中,由三個步兵師加上一個炮兵團、一個騎兵團、一個工兵團和一個輜重團組成的野戰軍,已經足夠獨當一麵了。哪怕遭遇到幾倍之敵,也足以依托有利地形進行防禦。

所以在大周共和6年9月16日、17日,出現在襄城以南和郾城以西的兩路周軍,就是隸屬於共和軍陸軍河南軍團的兩個軍。番號分別為共和陸軍第十八軍和共和陸軍第十九軍。兩個軍都是共和陸軍的“常備部隊”,也就擔任戰略值班任務的骨幹精銳。即便在和平時期,也都是齊裝滿員,五萬多人的大編製。裝備更是精良,一個軍光是炮兵連就有5個之多,擁有各種火炮150門。為了拖拽那麼多的火炮和與之配套的彈藥車、修理車,一個軍光是配屬於炮兵的挽馬就多達數千匹。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輜重車輛和挽馬、戰馬。

一個軍開動起來,那真叫一個浩浩蕩蕩啊!

如此浩蕩的軍容,在共和6年9月18日時,就被一支數量更加龐大的敵人阻擋在了襄城以南薑店鎮一帶。

指揮共和陸軍第18軍的是“義勇派”的武元鎮中將,而他的機宜長則是韓山童上校。

兩人在9月18日晚上的時候,隻是被出現在南麵平原上,如同地上星海一般的兩宋聯軍的明營給震驚了。

這晚上,雙方都下了明營,兩軍相隔大約10裏,燈籠篝火,星星點點的布滿了曠野。

而一大一兩處“星海”之間,則是一片漆黑,偶爾有火箭劃過星空,在曠野或大周的營地間爆起一團火光,留下一團光亮的殘影後又歸於平靜。

這是西宋軍在用火箭炮進行騷擾性襲擊!

武元鎮和韓山童在中軍大營中和機宜們製定好了次日的作戰部署,然後命人吹響了過夜號,便起身巡營。

出了中軍大帳時,正好看見火箭從空中掠過的火光,兩人都微微皺眉。這種隸屬於炮兵的火箭射程也就三四裏,而且發射起來非常方便,雖然沒有什麼準頭,但是騷擾的效果卻極佳。

在不出動大隊人馬進行搜索的情況下,根本無法驅逐在夜幕掩護下行動的敵方火箭兵。而出動大隊人馬則意味著可能會打一場夜戰。

而夜戰對於人數較少,而且也不如對方精銳的周軍明顯是不利的。

所以武元鎮和韓山童寧願讓部隊忍受敵方火箭的騷擾,也不願意冒險出擊。

至於以己方火箭兵還擊,也不在他們的計劃之內。因為那樣同樣會引發一場夜戰!

今晚上,散布在曠野和麥田中的西宋騎兵和槍大夫的人數,一定少不到哪兒去!

將目光從空中收回後,兩人就開始例行的夜營巡查。

現在的周軍依舊沒有擺脫“棱堡時代”的影響,非常重視紮營。哪怕隻是臨時駐紮的行營,也會層層疊疊,紮得非常考究。寨牆、壕溝、出壘、望台、炮壘,一樣都不缺少。這等紮營的工夫,比起西宋的精銳可強了不少,和東宋陸軍則不相上下。

之所以會這樣,不僅是周軍的思路有點舊,還因為周軍現在的主要兵源已經從農民變成了工人階級,其中也有許多建築工人,施工的水平當然是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