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總結印尼民族的特性往往是溫和、淳樸、有耐性、有幽默感、重禮儀、尊重傳統習俗法及習俗長老、有互助及協商精神、有藝術天分等。然而,印尼各個民族、部族又都有各自的特性。
爪哇族是印尼最大的民族,他們性情溫和,有耐性,舉止談吐斯文,待人熱情誠懇,彬彬有禮。他們較能控製感情,很少喜形於色。他們做事積極主動,注重協商和協作。爪哇人中有不少皇族後裔,至今在其名前仍保留著貴族稱號。爪哇社會禮儀較多,封建殘餘習俗仍未根除。
爪哇人對王族、身居高位的人及長輩十分敬重。例如:在父母生日或結婚紀念日,兒女要向父母跪拜。爪哇族曆史悠久,印尼曆史上兩個最著名的封建王朝——麻喏巴歇和馬打蘭王朝都是爪哇人建立的。悠久的曆史往往伴隨著發達的文化,爪哇族的文化也相當發達,其石雕、木雕和建築藝術馳名國內外。爪哇人文化素質較高,當今印尼的軍政要員、文化名人等多數出自爪哇族。
巽達族集中居住在西爪哇。曆史上巽達人曾建立過巴查查蘭王國、萬丹王國等著名封建國家,當代巽達人中也有達官顯貴的後裔。巽達人與爪哇人相似,從政者居多。巽達人情感豐富細膩,性情樂觀豁達,比較務實。其中勃裏安地區的(萬隆周圍)女性白皙漂亮,因而印尼流行著巽達族出美女的說法。巽達人受印度文化的影響沒有爪哇人那麼深,因而信仰伊斯蘭教要比爪哇人虔誠。
馬都拉族集中居住在馬都拉島和東爪哇,以務農、經商為主,以勤勞勇敢著稱。馬都拉人有一個奇怪的習俗,即男人不進廚房。關於這個習俗的由來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據說,曾有一位下凡的仙女下嫁一馬都拉人,婚後生活美滿。平時丈夫下田,妻子操持家務。妻子從不早起舂米,自家糧倉的稻米也不見減少,可他們每天都能吃到豐盛的美味佳肴,丈夫很是疑惑。一日,妻子準備午餐時,突然肚子痛,就要丈夫幫忙燒火,妻子叮囑他不要打開鍋蓋,隻管燒火,而好奇的丈夫終於還是忍不住打開了鍋蓋,隻見鍋裏隻有一粒米,丈夫大驚,立即蓋上鍋蓋燒火。這時妻子走來說肚子不痛了,要丈夫下田,她自己燒火。丈夫在田裏一邊幹活一邊思考,百思不得其解。中午,丈夫回家吃飯,發現妻子趴在床上哭泣,她見到丈夫便委屈地說丈夫不聽囑咐打開鍋蓋,破了自己的法力,她再也做不成飯了,二人緣分已盡。
說完,妻子變成仙女飛回了天庭。丈夫後悔不已。從此馬都拉男人不再進廚房。
米南加保人原稱巴戈魯榮人。他們居住在蘇門答臘西南部,以務農和經商者居多。他們喜歡背井離鄉去外島、外地謀生,印尼各地幾乎都有米南加保人的蹤影。他們生產的金線花裙布在印尼頗有名氣,深受各族婦女歡迎。米南加保人絕大多數是伊斯蘭教徒,他們最忌諱豬、狗,不要說食用,就連碰一碰也要再三洗手。米南加保族在家庭仍然保留著母係製傳統,在那裏流行“女娶男嫁”的入贅婚。家庭中,母親是一家之主,父親處於從屬地位,隻有發言權而無裁決權。女子是祖傳遺產的當然繼承人。舅父在米南加保社會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有權參與姐妹家庭中的各種問題的處理,在重大問題上甚至起決定作用。舅父的遺產,尤其是祖傳遺產,由其外甥及外甥女們繼承。
但在現代社會,其子女也享有部分繼承權。該族曆來重視教育,是印尼文化素質最高的民族。在印尼近代及現代的政治文化名人及學者中,米南加保人占相當大的比例。不少印尼現代著名文學作品都出自米南加保作家之手。米南加保人素來能言善辯,加上他們常常使用在生產和生活中積累起來的大量諺語、成語和俗語,因此講起話來妙語如珠,既精辟又幽默,很富於感染力。
巴達族居住在蘇門答臘北部多巴湖周圍地區,以務農為主。在現代,到蘇門答臘其他地區和爪哇尤其是雅加達求職謀生的巴達人日益增多。
巴達人四方臉型者居多,他們豪爽奔放、彪悍驍勇。古代巴達人的村寨之間時常發生戰爭,為了防禦敵人襲擊,村寨四周一般都圍有高牆或深水溝。現代的巴達族村寨,這種防禦設施雖未絕跡,但已不多見。
巴達人社會是典型的父係製社會,每個家族都有完整的父係家譜。據說有的人家至今保存著前25代祖先書寫的家譜。
亞齊族主要居住在蘇門答臘北端的亞齊特區,以務農為主,兼營商業和牧業。在印尼各民族中,亞齊族信奉伊斯蘭教最為虔誠。曆史上,亞齊地區伊斯蘭教傳入最早,至今已有700多年,亞齊人的一切言行都以古蘭經和穆罕默德言行錄為準則,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無不充滿著濃厚的伊斯蘭教色彩。亞齊族的婚嫁、喪葬以及財產繼承等,均按伊斯蘭教的規定和禮節進行,一切違法行為亦按伊斯蘭教法規進行裁決,各種民事糾紛都由伊斯蘭教法庭審理。宗教教育是每個亞齊族人必須接受的教育。過去,兒童長至7歲便被送進宗教學校學習經文至15歲。現在,村村都有伊斯蘭教小學,城鎮有伊斯蘭教中學,省會亞齊則有一所伊斯蘭教學院。亞齊族婦女與男人享有同等的權利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