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妻子不隨便俯首聽命於丈夫,這可能是受到曆史上婦女曾長期執掌亞齊朝政的影響。16、17世紀時,亞齊曾先後出現4名女蘇丹、3位女大臣、一位擔任海軍統帥的巾幗英雄。這在印尼其他民族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達雅族廣布於加裏曼丹島內地,由許多個部族組成。由於自然環境及曆史原因,達雅族居住地區開發較晚,發展緩慢,總地來說其經濟和文化發展水平較落後。達雅族婦女的耳飾別具一格,她們將耳垂穿上孔,戴上大大的耳環,有的戴有七八個之多,久而久之,耳垂拉至肩部,因此,有人形象地將達雅族稱為“長耳族”。現在,在加裏曼丹仍可看到這樣的老年婦女,但年輕女子多已不再戴這種耳飾。達雅族信仰萬物有靈論,崇拜祖先的靈魂。他們常常舉行各種各樣的儀式憑吊祖先以求他們保佑。達雅人崇拜月亮,認為月亮是他們的祖先。
每當月蝕之時,一些有女兒的達雅人總要虔誠地祭拜月亮,祈望它能幫助自己的女兒找到如意郎君。更多的人則用竹竿或木棍敲打樹幹或莊稼,企盼月亮賜予他們豐收。
布吉斯族和望加錫族主要居住在蘇拉威西島西南部,兩族語言雖然不同,但是在風俗、性格及文化諸方麵都非常相似,人們往往將他們相提並論。布吉斯、望加錫族捕魚業發達,善於造船和航海。自古以來,他們就是有名的航海民族。他們足跡遍布印尼各海島沿岸,不少人長期旅居異鄉。他們無論到哪裏,總是入鄉隨俗,很快就能適應當地生活,與當地人打成一片。布吉斯、望加錫族男子一般都有頑強的毅力,對家庭有高度責任感,成家之後便承擔起家庭生活的全部重擔。布吉斯族與望加錫族輕柔的絲綢紗籠和藍黑色格子圖案紗籠在印尼頗有名氣。
美麗的巴厘島上居住著巴厘族人和土著巴厘人。巴厘族是巴厘島的主要居民,是13、14世紀從爪哇島遷來的,主要居住在沿海地區和南部平原。土著巴厘人為數較少,主要居住在北部巴都爾山區,被稱為巴厘木拉或巴厘阿加人。前者意為“最早的巴厘人”,後者含有貶意,意為“愚蠢的山裏人”,是後來到巴厘島的巴厘族人對他們的蔑稱,因此土著巴厘人喜歡前邊那個名稱,但他們更喜歡被稱做巴厘杜倫南人,意為“世代巴厘人”,他們是巴厘島上最古老的民族。巴厘杜倫南人世世代代過著和平、安寧的生活。人與人之間平等相待,沒有等級、種族之分。他們從事繁重的農業勞動。孩子從小就跟隨父母幹活,很少走進學校受教育。巴厘杜倫南人的住地沒有市場、集市,要得到生活必需品,就得去巴厘族人的居住區進行以物易物的交換,這種交換多半是以少換多,並常常帶有乞求性質。至今巴厘杜倫南人居住區仍流行著行乞的風俗,當農事稍閑之時,不論窮家還是富戶,男女老少人人換上新衣裳,成幫結夥地去城裏乞討。他們信奉原始宗教,生辰年月及年齡對他們來說似乎無關緊要,許多人既不知道自己的確切年齡,也不知道自己是何年何月何日出生的。
在印尼有數十個民族現今仍然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狀態中,被稱為“與世隔絕的民族”。
伊裏安查亞的土著居民,又分為數十個經濟、文化相當落後的民族及部族。人口平均壽命很短,往往剛20出頭的人就已經滿臉皺紋,形容枯槁了。婦女在伊裏安查亞各土著民族中地位極其低下,一個男人往往有數個妻子,目的是讓她們為自己幹活。伊裏安查亞內地的一些地方,在田園裏勞作或在集市上出售貨物的大多都是婦女,而男人多半在家看孩子或做些輔助性家務。許多隆重的宗教儀式均不準婦女參加。
對伊裏安查亞各族來說,豬是最寶貴的財產。陳了豬他們很少飼養其他家畜。豬除了作為聘禮外,還是祭祀和宴慶的必備之物。南部沿海地區的民族,每年都要把數量可觀的肥豬扔到海中去慰藉鯊魚,以換取捕魚者的安全。豬在伊裏安查亞備受愛護,有的婦女疼愛小豬簡直勝過疼愛子女,寧可讓自己的嬰兒挨餓,也要把奶水喂給豬崽。在那裏,這樣的景象也屢見不鮮:炎炎烈日下,小豬安然地睡在主婦的背簍裏,而她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卻吃力地跟在她身後。誰家的寶貝豬一旦死了,主婦都會悲痛地哭上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