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加諾1901年出生於東爪哇的勿裏達,1925年畢業於萬隆工學院。早在大學學習期間,他就開始接觸各國的先進思想,閱讀過馬克思、傑佛遜、孫中山、甘地、考茨基、基馬爾等人的著作,成為一名具有民族主義思想和民主精神的愛國青年。他特別推崇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提出了類似於三民主義的“平民主義”思想,深受廣大民眾的擁護。他早年一直從事和領導印尼獨立和民族解放運動,為印尼的獨立作出了很大貢獻。1945年8月17日,他在雅加達宣讀了印尼獨立宣言,正式向全國和全世界宣告了印尼的獨立,並在第二天當選為新生的印尼共和國的首任總統。在擔任總統後,他領導印尼人民對企圖扼殺新生的印尼共和國、恢複殖民統治的荷蘭殖民者進行了頑強鬥爭。1948年12月,荷蘭向印尼發動第二次所謂“警衛行動”的殖民戰爭,他被荷軍俘獲,直到1949年荷蘭和印尼兩國舉行圓桌會議時才獲釋。在他的領導下,印尼共和國最終贏得了完全獨立。在擔任總統期間,他還多次指揮平定了各地的武裝叛亂,維護了國家的團結和統一。
蘇加諾是一位傑出的政治領導人,他善於提出各種新的思想和主張,他曾提出實行“有領導的民主”,推行“納沙貢”(即民族主義者、宗教人士、共產黨人之間的聯合)政策等。他還擅長演講,他的演說往往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號召力。
蘇加諾聰明機智,1961年,在貝爾格萊德的不結盟國家會議上,發生了這樣一件趣事:參加會議的各國代表對某項議題的觀點並無多大矛盾,卻形不成統一的方案,原因在於阿拉伯國家的代表支持納賽爾,而一些亞洲國家的代表傾向於支持尼赫魯。輪到印尼代表蘇加諾發言時,蘇加諾當著聽眾的麵走到納賽爾和尼赫魯跟前,和他們分別耳語了一陣,納賽爾和尼赫魯聽了都連連點頭。蘇加諾然後上台提出印尼的方案,結果得到了與會者的支持。大家都認為,蘇加諾提出的方案正是納賽爾和尼赫魯剛才點頭認可的。而事實上,蘇加諾對納賽爾和尼赫魯耳語的是邀請他們會後共進午餐。
20世紀50、60年代,蘇加諾也是國際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的人物。
他積極支持亞非拉人民的民族獨立鬥爭,與鐵托、尼赫魯、納賽爾等人發起不結盟運動,贏得了國內外民主進步人士的尊敬和稱頌。蘇加諾在執政的後期也犯了一些致命的錯誤。1967年,印尼臨時人民協商會議正式撤銷了他的總統職務,並選舉蘇哈托擔任臨時總統。3年後他病逝於雅加達,被葬在家鄉勿裏達。在蘇哈托執政中期,他的名譽漸漸得到恢複,被政府授予“民族英雄”稱號。人民為了紀念他和另一位民族獨立運動領導人哈達,在首都雅加達修建了“獨立宣告人紀念碑”,同時首都雅加達的現代化國際機場也以他們的名字命名。蘇加諾的政治魅力始終留存在大多數印尼人的記憶裏,影響深遠。他的大女兒梅加瓦蒂於2001年當選為印尼共和國第五任總統。
第三節“殊途同歸”的約定
印尼國徽上有一行爪哇古文,它的意思是“殊途同歸”。“殊途同歸”這一古語來源於一則印尼神話。傳說古時有位喜歡吃人的國王,每天必以人為食,百姓惶惶不可終日。當時有位武士非常同情人民的不幸,向國王進言,願意犧牲自己來替代平民。國王非常氣憤,認為武士幹涉了其正常習慣,便千方百計要殺掉武士,但都失敗了。後來二人展開廝殺。在他們搏鬥時,濕婆神潛入國王的身體,佛陀進入武士的身軀,他們運用法力戰鬥,誰也無法戰勝對方。最後梵天神介入,使他們停止了戰鬥,並告訴他們,雖然他們外表相異,卻是一體的。這便是“殊途同歸”。印尼是個多民族國家,人們信仰各異,這個神話就是告訴人民要求同存異,消除分歧,維護國家的團結和統一。
1.各具特色的民族風貌
印尼全國共有大大小小的民族100多個,有些民族又分成許多不同的部族,據說印尼民族包括300多個部族。印尼最大的民族是爪哇族,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一半,而一些小民族,人口隻有數百。這些大大小小的民族遍布各島,民族之間又有著通婚關係。印尼的民族狀況可謂複雜,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稱——印度尼西亞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