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海上星辰,滄海桑田(3)(2 / 3)

蒂博·尼哥羅是印尼婦孺皆知的民族英雄。他生於1785年,是日惹蘇丹哈莽古·布沃諾三世的王子。他勤奮好學,精通曆史,對伊斯蘭教經典有深邃的研究。他生活的時代正是荷蘭、英國殖民者在印尼爭霸的動蕩時代。他對自己的祖國和民族文化受到西方外來勢力的蹂躪和摧殘極為憤慨,對荷蘭殖民者日益剝奪印尼貴族權力的行為深為不滿。他希望趕走外來勢力,恢複印尼貴族的權力和地位,重新建立獨立強盛的伊斯蘭教封建王國。

蒂博·尼哥羅逐漸成為印尼貴族集團中反抗荷蘭殖民者的領袖人物,並在自己的領地內建立了一支反荷力量。荷蘭殖民者一方麵剝奪了蒂博·尼哥羅的王位繼承權,一方麵勸誘他遷居日惹蘇丹的王宮,遭到蒂博·尼哥羅的拒絕。1825年7月,荷蘭殖民主義者為便於掠奪,未經日惹王宮允許私自強迫當地居民為他們修築道路。蒂博·尼哥羅王子帶領人民奮起反抗。荷蘭殖民者惱羞成怒,下令逮捕蒂博·尼哥羅並焚毀王宮,結果於7月20日爆發了蒂博·尼哥羅領導的抗荷戰爭。

這次起義戰爭一直持續了5年之久。

1830年3月,荷蘭殖民者以談判為名,騙捕了蒂博·尼哥羅。蒂博·尼哥羅被捕後,先後被囚禁、流放於雅加達、北蘇拉威西的萬鴉佬和南蘇拉威西的望加錫等地。1855年1月8日,他死在獄中,葬於望加錫附近的一個村莊。

蒂博·尼哥羅領導的抗荷鬥爭點燃了印尼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火種。為紀念這位獨立鬥爭的先驅,印尼獨立後,政府為他修建了紀念館和銅像,在其故居現有一座蒂博·尼哥羅博物院,內有一個兼作劇場的大禮堂和一間收藏其遺物的紀念館。在首都雅加達獨立廣場上矗立著一尊蒂博·尼哥羅騎馬的銅像,在總統府裏也掛著一幅印尼名畫家繪製的他的巨幅畫像。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印尼人慕名去他的墓地瞻仰、掃墓、獻花。此外,在首都雅加達及全國其他中小城市幾乎都有以其名字命名的街道。

卡爾蒂尼是印尼近代曆史中當之無愧的婦女運動先驅。她生於中爪哇的一個貴族家庭,是當地皇族的後代。當時的社會女性地位十分低下,就算是出身貴族也不能到學校讀書。卡爾蒂尼的父親是主張改革的較為開明的縣長,他衝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把自己的子女送進荷蘭人辦的學校讀書,接受西方教育。卡爾蒂尼因而獲得了進入荷蘭人辦的小學讀書的機會。

卡爾蒂尼生活的時代,整個爪哇社會,尤其是貴族階層,封建意識十分濃厚,各種傳統習俗和封建禮教嚴重束縛著人們的思想,婦女受害尤深。按傳統規定,女孩子一到發育時期(十一二歲)就必須深居閨房,嚴禁與外人接觸,直至出嫁。當卡爾蒂尼長到12歲時也毫無例外地被幽禁於閨閣之中,在那“金籠子”似的小小天地裏,她被迫接受關於怎樣操持家務、如何做個賢妻良母的傳統教育。16歲時,在父母的安排下,卡爾蒂尼嫁給了當地的縣長。婚後,卡爾蒂尼與丈夫感情很好,她好學的天性獲得了丈夫的支持。於是憑借特殊身份,卡爾蒂尼獲得了在家自學的機會。接受教育使得卡爾蒂尼眼界更為開闊,開始為婦女的地位不平。她不斷呼籲,婦女應當享有與男性同等的受教育的機會,以及婦女應獲得與男性平等的地位和社會的尊重。她還克服重重困難,於1903年在她的家鄉創立了印尼第一所女子學校。

1904年,年僅25歲的卡爾蒂尼被難產奪去了年輕的生命。在卡爾蒂尼短暫的一生中,她以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為印尼婦女樹立了光輝榜樣。卡爾蒂尼是印尼第一個爭取女性地位和權益的婦女,因此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尊重,是印尼人心目中的婦女解放運動的英雄。

蘇加諾是印尼當代民族獨立運動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也是印尼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自1945年起,他擔任總統之職達21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