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海上星辰,滄海桑田(2)(3 / 3)

大食聞而畏之,不敢加兵。”印尼曆史上最早而影響較大的封建國家是室利佛逝王朝。它於公元7世紀70年代興起於蘇門答臘東南部,首都位於巨港。它先後控製了邦加島和馬來半島,成為東南亞海上的霸主。它是當時中國與印度海上貿易的中轉站,同時也是印尼香料中心。該時期佛教極度興盛,中國由海道求學取經的僧人往往先在這裏學習梵文,然後再去印度。據說唐朝高僧義淨曾在此潛心研佛達四年之久。到11世紀,室利佛逝王朝急劇衰落。

在室利佛逝同一時代,中爪哇存在著一個夏連特拉王朝(公元760-860年),該時期建造了印尼著名的婆羅浮屠佛塔和陵廟。夏連特拉王朝衰亡後,夏連特拉家族卻又莫名其妙地成了室利佛逝王朝的統治者,這至今仍是印尼史學家無法解釋的謎團。在夏連特拉王朝衰微之際,逃亡在東爪哇的訶陵王朝後裔乘機重返中爪哇,並於公元907年建立起了馬打蘭王國。公元11世紀,馬打蘭王國一分為二,東部為章加拉王國,西部為柬義裏王國。12世紀上半葉,柬義裏吞並章加拉。

1222年,農民起義領袖庚·安洛起兵推翻柬義裏王國,建立了新柯沙裏王朝。新柯沙裏王朝不斷向外擴張,到13世紀末已征服了蘇門答臘東部和馬來半島,勢力遠達加裏王朝曼丹西南部、巴厘和馬魯古群島。

1293年,柬義裏王朝的後裔殺死新柯沙裏的最後一個國王。同年,新柯沙裏國王的女婿威查亞借助我國元朝遠征軍的力量,平定複辟勢力,建立了印尼曆史上另一個著名的封建王朝——麻喏巴歇王國。

麻喏巴歇的印尼文為Majapahit,其中maja是一種果實名,譯作馬查果,(有人譯為木蘋果),pahit意為苦,兩者合起來便是“苦馬查果”。

關於這個國名的來曆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當年柬義裏王朝複辟時,威查亞曾請降,並要求撥一塊地方給他開墾。後來他得到了東爪哇的惹班附近的一塊地方。當威查亞初到惹班時,他的一個隨從摘下當地的馬查果給他充饑,威查亞食後感到果味甚苦,便連說了幾聲“麻喏巴歇”,後來建立新王朝後,威查亞便以“麻喏巴歇”為國名,也許有著憶苦思甜的含義吧。

麻喏巴歇王朝是印尼曆史上版圖最廣大、國勢最強盛的一個王國。

它的領地不僅包括了今日印尼除西伊裏安以外的大部分地區,還包括馬來半島。13世紀時,伊斯蘭教在馬六甲、蘇門答臘北部傳播並迅速向爪哇西部及北部沿海信仰,信仰伊斯蘭教的商人及其他信徒的勢力威脅著仍然信仰爪哇印度教的麻喏巴歇統治階層。16世紀初,東爪哇出現了第一個伊斯蘭教封建王朝——淡目王國。與此同時其他地方也相繼建立起伊斯蘭教國家,比如西爪哇的萬丹國、北蘇門答臘的亞齊國以及南蘇拉威西的高阿國等。這些伊斯蘭教國家與16世紀末侵入印尼的西方殖民主義者展開了頑強的鬥爭。

15世紀,歐洲各國往東方探尋黃金及香料的熱情空前高漲,從16世紀開始,西方殖民主義者把侵略掠奪的魔爪逐漸伸向印尼,盛產丁香、豆蔻等香料的馬魯古群島成為它們爭奪的第一個目標。1511年,葡萄牙人首先踏上該群島中的安汶島,開始了對印尼的野蠻掠奪。接著,荷蘭殖民者接踵而來至,他們將葡萄牙人排擠出印尼,對印尼進行殘酷掠奪。在荷蘭政府授意下,在印尼的荷蘭各公司組成了“東印度聯合公司”,簡稱“東印度公司”。1610年,東印度公司在印尼設置總督,作為荷蘭政府對印尼進行殖民統治的權力機構,從此荷蘭開始了對印尼長達近3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

荷蘭殖民者瘋狂的掠奪和剝削,激起了印尼人民的憤怒和反抗。

英勇的印尼人民同荷蘭殖民主義者展開了無數次英勇鬥爭。1684-1707年,奴隸出身的蘇拉巴蒂領導東爪哇人民舉行反荷大起義;1825-1830年,印尼民族英雄蒂博·尼哥羅王子領導爪哇人民舉行大起義。雖然這兩次起義最後都被鎮壓了下去,它們卻給荷蘭殖民者以沉重的打擊,大大鼓舞了印尼人民爭取獨立的決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