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內的空氣要清新、流通,並且能自由地吸入氧氣。最好擺上綠色植物或鮮花,也可播放輕柔的音樂來幫助鬆弛神經。練習瑜伽姿勢時應穿著寬鬆柔軟的衣服,以棉麻質地者為佳,必須保證透氣和練習時肌體不受拘束。
鞋子必須脫掉,襪子最好也脫掉(天冷時腳部須注意保暖),手表、眼鏡、腰帶以及其他飾物都應除下。
瑜伽對食物也有嚴格的要求。瑜伽把食物分成三種:惰性食物、悅性食物以及變性食物。惰性食物包括油膩的以及炸烤食物,其中包括肉食;悅性食物包括一切新鮮、可口的蔬菜、水果、極少味素的食品、穀物以及豆類製品、牛奶;變性食物則是加上過量味素的食物。一切悅性食物如加上許多辛辣或其他刺激性強的調料就會變成變性食物,而成為不健康食品。瑜伽主張吃悅性食品,它們可以為人們提供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瑜伽文獻裏也極力推薦大量地喝水,“因為水可以消除內髒器官的汙垢”,而“人的牙齒和消化管道是為處理素食而設計的”。
瑜伽的體位姿勢多達900種,其中最基本的坐姿就達7種,即簡易坐、半蓮花坐、蓮花坐、至善坐、吉祥坐、悉達斯瓦魯普坐和雷電坐。其中至善坐被認為是最重要的一種姿勢,瑜伽哲學中講人身上有72000條經絡,而人的生命之氣就在這些經絡裏流通,所以至善坐有助於清理這些經絡,使之暢通無阻。
其方法是坐在地上,兩腿並攏並同時向前伸展;彎曲左小腿,用雙手抓住左腳,用左腳的腳跟緊緊頂住會陰部位彎曲右小腿,把右腳放在左腳踝之上;把右腳跟靠近恥骨,右腳底板放在左腿的大腿與小腿之間;背、頸、頭保持直立。
第六節神靈的廟宇——宗教建築
寺廟是供奉聖靈的場所。在印度,無論是什麼宗教的寺廟都是最潔淨、最神聖的地方,那裏寄托了人們希望脫離苦海,獲得永生的希望。飽含對神靈的敬畏,虔誠的人們頂禮膜拜,用心與神靈對話。
1.萬神飛舞之所——印度教建築
自從公元前3世紀印度教逐漸取代佛教成為印度的主流宗教後,印度教神廟就大量出現。這些神廟因為地域不同,建築風格也大相徑庭。北方神廟四周沒有圍牆,一般包括三個部分:方形的門廳、神殿以及神殿上的塔。
門廳和塔分別象征著濕婆和毗濕奴。神殿通常狹小黑暗,裏麵有一個聖壇,象征著創造神梵天。北方神廟的傑出代表是公元1世紀修建的達利耶·馬哈迪瓦廟。南方神廟也包括門廳、神殿和塔三部分,但是廟周圍有圍牆。
圍牆每一麵都有門,門頂上也有塔,與神廟頂塔交相輝映,使整座神廟看起來更像是座城堡。16世紀建造的拉瑪神廟就是南方印度神廟的典型。印度中部的神廟兼具南北特點,同時又不無個性。神廟周圍的牆被柱廊代替,院子中央有一個大廳用於舉行宗教活動。大廳的兩側和背後各有三五個神殿。建造於1268年的卡薩瓦神廟是其中的著名範例。
情而不色的卡傑拉霍神廟群
卡傑拉霍神廟群位於印度東北部的卡傑拉霍小鎮,距首都新德裏有600千米的距離。
這個小鎮在9世紀初成為古印度章德拉王朝的首都。在章德拉王朝的鼎盛時期,共有85座瑰麗壯美的廟宇在卡傑拉霍拔地而起。經過歲月的磨礪,隻有22座完好地保存下來,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卡傑拉霍神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