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產品返銷分期抵付———補償貿易融資(1 / 2)

一、補償貿易融資及其分類

(一)補償貿易融資

補償貿易又稱產品返銷,指交易的一方在對方提供信用的基礎上,進口設備技術,然後以該設備技術所生產的產品,分期抵付進口設備技術的價款及利息。

早期的補償貿易主要用於興建大型工業企業。如當時蘇聯從日本引進價值8.6億美元的采礦設備,以1億噸煤償還;波蘭從美國進口價值4億美元的化工設備和技術,以相關工業產品返銷抵償。後期的補償貿易趨向多樣化、不但有大型成套設備,也有中小型項目。20世紀80年代,波蘭向西方出口的電子和機械產品中,屬於補償貿易返銷的占40%~50%。

我國在80年代,曾廣泛采用補償貿易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但規模不大,多為小型項目、近年來外商以設備技術作為直接投資進入我國,故補償貿易更趨減少。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補償貿易在利用外資,促進銷售方麵的優越性不容忽視。

(二)補償貿易的分類

按照償付標的不同,補償貿易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1.直接產品補償

即雙方在協議中約定,由設備供應方向設備進口方承諾購買一定數量或金額的由該設備直接生產出來的產品。這種做法的局限性在於,它要求生產出來的直接產品及其質量必須是對方所需要的,或者在國際市場上是可銷的,否則不易為對方所接受。

2.其他產品補償

當所交易的設備本身並不生產物質產品,或設備所生產的直接產品非對方所需或在國際市場上不好銷售時,可由雙方根據需要進行協商,用回購其他產品來代替。

3.勞務補償

這種做法常見於同來料加工或來件裝配相結合的中小型補償貿易中。具體做法是:雙方根據協議,往往由對方代為購進所需的技術、設備,貨款由對方墊付。設備買方按對方要求加工生產後,從應收的工繳費中分期扣還所欠款項。

上述三種做法還可結合使用,即進行綜合補償。有時,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還可以部分用直接產品、其他產品或勞務補償,部分用現彙支付等。

二、采用補償貿易的意義

(一)進口方開展補償貿易的意義

(1)可以在有限的外彙與資金來源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外資信貸,擴大進口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有利於國內建設。

(2)可以加快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特別是那些技術落後、資金不足的大中型企業,開展補償貿易對促進企業生產、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具有一定作用。

(3)有利於建立本國的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產業。進口方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可以盡快完成本國產品的升級換代,這些產品用於內銷,可減少國外同類產品的進口,為國家節約外彙;用於出口,則可以開辟國際市場,帶動本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4)有利於利用外商的銷售能力,開拓國際市場。進口方通過開展補償貿易,可以為自己的補償產品開辟銷售渠道,接受補償產品的外商,不管其是將這些產品轉交專業貿易公司代銷,還是利用自己的銷售能力和推銷渠道銷售,都將為進口方的補償產品開拓國際市場,因此,補償貿易能為進口方增加外銷渠道。

(二)出口方開展補償貿易的意義

(1)可以利用信貸,為本國剩餘資金、設備等開拓出口渠道。

(2)可以利用補償貿易,利用對方以原材料作為補償的機會,獲得一個比較廉價、穩定的原材料基地;利用對方以產品作為補償的機會,獲得一個價格低廉、生產成本低的產品供給基地,增加贏利。

(3)可以利用進口方引進技術和設備作為出口方技術和設備的試驗場所。例如,進口方在使用引進技術、設備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新的要求等,就會成為出口方改進技術、設備的新動力。同時進口方對引進技術設備的某些改進,反過來又促進了出口方的技術進步。

三、補償貿易融資案例Ⅰ:彙源應用補償貿易起家

彙源果汁掌門人朱新禮原是山東省沂源縣一名國家幹部,官至縣外經委主任。1992年朱新禮辭職下海,買下當地一家虧損超過千萬元的罐頭廠。所謂買下,其實隻是開了一張遠期期票———當時的朱新禮並沒有錢。朱新禮開出的遠期期票是承諾用項目救活罐頭廠,養活原廠數百號工人,外加承擔原廠450萬元債務。

朱新禮沒有錢運轉罐頭廠,就想到了補償貿易的辦法。補償貿易是國際貿易的一種常用做法,在那時國內還鮮為人知。他通過引進外國的設備,以產品作抵押在國內生產產品,在一定期限內將產品返銷外方,以部分或全部收入分期或一次抵還合作項目的款項,一口氣簽下800多萬美元的單子。他當時答應對方分5年返銷產品,部分付款還清設備款。1993年年初,在20多個德國專家、工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罐頭廠開始生產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