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金融創新產品貿易———國內貿易融資(2)(2 / 2)

(4)Y鋼廠根據三方協議的要求,在約定的時間內將合同對應的貨物發送到銀行指定的倉庫,運輸單據上將銀行作為收貨人;

(5)B公司與銀行簽訂質(抵)押合同,將倉庫內的貨物質(抵)押給銀行;

(6)B公司向銀行補交保證金贖貨;

(7)銀行向監管倉庫發出放貨指令,監管倉庫為客戶辦理提貨。

銀行通過以企業自身的流動資產(企業預付賬款)作為支持、提升企業信用的方法,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全新的融資渠道,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以上方案也可同樣推廣至鋼鐵、有色、電子、能源、家電、煤炭、造紙等行業,為處於行業下遊渠道分銷商的該類客戶解決融資需求。

九、國內貿易融資案例Ⅲ:銀行應收賬款池融資避險

黃老板是廣東一家無線通信電子產品出口工貿企業的企業主,2006年,公司銷售收入超過1.7億元,但是他也正為企業的財務狀況憂心忡忡。2006年,電子產品出口盈利越來越薄,而且國外賒銷大量占壓資金,不僅加大了融資壓力,而且伴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公司還得承受彙率風險帶來的損失。黃老板也曾找過一些銀行,但因為買家很多,訂單非常分散,每單金額不大,大概也就三五萬、七八萬美元,所以銀行都表示操作成本太高,不適合做保理和出口信用保險融資。

黃老板麵臨的問題在中小出口企業中具有普遍性。據銀行在華東、廣東所作的調查發現,中小出口企業多數麵臨越來越苛刻的收款條件,賒銷(OA)成為主要的出口結算方式,賬齡多在90~120天之間,雖然收款基本及時,平均收彙率在95%以上,出口核銷率基本都達到100%,但是這三四個月中人民幣升值“蒸發”的利潤,已經很難簡單通過向下遊提價來彌補。

黃老板成了銀行出口應收賬款“池”融資業務的受益者。公司最大的5家歐美買家應收賬款長期穩定在150萬美元左右,賬期一般在90天以上,公司將應收賬款全部轉讓給了銀行,而銀行給該公司一次性核定了一年期的100萬美元融資額度。隻要這5家買家的應收賬款全部回到銀行,並且能夠維持在150萬元的規模以上,企業就可以長期使用這100萬美元的貸款。而且,銀行還特地安排企業提前結彙,以幫助企業規避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彙率風險。

由於原料和配件采購均在國內,黃老板收到彙款均需在銀行馬上結成人民幣使用。近兩年來由於人民幣升值幅度加快,公司因彙率變化帶來的財務損失日益增加,公司財務總監張總為如何規避彙率上漲帶來的彙兌損失傷透了腦筋:“我們70%外銷,2006年約1500萬美元。”采用了銀行出口應收賬款池融資業務以後,張總監算了這樣一筆賬:

(1)2006年12月15日,公司將60~120天(平均90天)後收回的150萬美元的應收賬款轉讓給銀行,經審查公司可融資額為100萬美元,融資期限90天;

(2)12月15日當天的美元現彙買入價為7.8143,由於采購需要,公司從銀行支取100萬美元並於當日全部將該筆融資款結為人民幣,銀行將結彙的781.43萬人民幣當日入A公司賬戶。

(3)2007年3月15日左右,上述應收款項陸陸續續收回,而2007年3月15日由於人民幣繼續升值,當日美元現彙買入價為7.7265,即公司的100萬美元由於得到銀行的融資支持,成功地規避了100萬×(7.8143-7.7265)約8.78萬人民幣的彙率損失。

“如果人民幣的升值幅度穩定,我們公司一年可減少30多萬元的彙兌損失。”張總監認為,銀行出口應收賬款池融資業務不僅提供了資金上的支持,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更重要的是幫助企業理財,提供了更全麵的增值服務。張總監認為,這是真正適合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