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兩度為都,文武士子輩出(1)(3 / 3)

麴嘉,字靈鳳,金城榆中人。麴嘉統治高昌後,先向蠕蠕(柔然)稱臣納貢,同時又派使臣去洛陽朝拜北魏主,請求東遷。蠕蠕主伏圖被高車所殺後,麴嘉又向高車納貢。經過幾年的經營,高昌國逐漸強盛起來,適逢鄰國焉耆被厭噠破滅,國人分散,眾不自立,焉耆國人請求麴嘉為其王,麴嘉便派次子麴堅前往焉耆,暫以國王身份主持國事。熙平元年(516年),麴嘉派遣其侄私署左衛將軍、田地太守麴孝亮朝拜京師,仍請求內遷,並請求北魏派遣軍隊迎援。於是北魏派遣龍驤將軍孟威發涼州兵三千人去迎接,至伊吾,因失期而返回。麴嘉遷徙未果。此後,麴嘉又十幾次派人向魏主進獻朱像、白黑貂裘、名馬、鹽枕等。北魏主每次都熱情款待,“惟賜優旨,卒不重迎”。延昌年間,魏主下詔:“授嘉為持節平西將軍、瓜州刺史、泰臨縣開國伯,仍稱高昌王。”此後,麴嘉又遣使朝獻,魏孝明帝便下詔書安慰麴嘉,但不許內遷。後又請求,仍然沒有得到準許,於是便以“不習典誥”為由,請求借《五經》諸史,並請國子助教劉燮任博士,以教授學生。魏孝明帝準奏,並按麴嘉的要求遣使送歸。北魏孝明帝正光六年(525年),麴嘉病逝,魏孝明帝贈諡號鎮西將軍,涼州刺史。

麴堅,麴光之弟。麴嘉死後,魏孝明帝封其子麴光為高昌王,在位6年。北魏節閔帝元恭泰普元年(531年),麴堅立為高昌國王。麴堅在對鄰邦強國納貢的同時,從南朝帶回大量儒家與佛家經書。麴堅親自繪刻魯哀公問政於孔子之像,作為仁政的象征,此時起,南朝以《孝經》隨葬的禮俗傳到了高昌。此後,中原戰亂,往來使命斷絕。普泰初,麴堅遣使朝貢,被授予平西將軍、瓜州刺史、泰臨縣伯,仍為高昌王,又加衛將軍。至永熙中,特授儀同三司,進為郡公。此後便與南朝隔絕。

麴乾固,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麴乾固即位為高昌王,是為高昌國第七個國王。此時,突厥破高昌4城,麴乾固被迫依附內地政權,並娶突厥可汗女為妻。麴乾固非常崇信佛教,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在他在位的41年間,高昌國佛教盛行,各地佛寺迅猛發展。

麴伯雅,乾固死後,子伯雅繼位。為了擺脫突厥控製,麴伯雅於隋煬帝大業四年(608年),向隋朝進貢。隋煬帝西巡時,麴伯雅領頭組織西域27國國王,佩玉被錦,焚香奏樂,跪在道旁相迎。此後,麴伯雅隨隋煬帝去長安,煬帝賜封麴伯雅為左光祿大夫、車師太守、封弁國公,並將戚屬宇文氏女為華容公主許嫁伯雅為妻。麴伯雅回到高昌後,下令全國解辮削衽,改穿中原服飾。

麴文泰,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麴伯雅因病去世,其子麴文泰繼位。麴文泰繼位後,與唐朝大力修好,並大量進貢珍寶。貞觀四年(630年),麴文泰親自到長安覲見了李世民,受到了李世民的熱情厚待。他在朝見唐太宗李世民後,歸國途中,經過金城(蘭州)時,將李賞賜的千兩金銀盡數捐給金城嘉福寺,修建了木塔,表示對家鄉的懷念。

貞觀年間,唐三藏法師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真法。當麴文泰得知玄奘在伊吾的消息後,立即派貴臣帶著數十匹好馬趕到伊吾,請玄奘到高昌,以師禮相待。玄奘離開時,麴文泰奉送了特別豐厚的禮物:4個侍候玄奘的小和尚;法服30套,防寒用的麵衣(臉罩)、手衣(手套)、靴襪等數十件;黃金100兩、銀錢3萬,綾和絹等絲織物500匹,作為玄奘往返20年的費用;贈馬30匹,仆役25人;又寫了24封書信,每封信附有大綾1匹,請高昌以西龜茲等24國讓玄奘順利通過;最後,又帶上綾綃500匹、果味兩車,獻給當時西域的霸主西突厥葉護可汗,並致書請可汗護送玄奘到印度求經。

貞觀六年(632年),唐朝意圖向西推進,改西伊州為伊州,使之完全成為等同於內地的州縣。唐王朝要在西域牢固地立足,首先要控製的是緊挨在西邊吐魯番盆地的麴氏高昌國。高昌王麴文泰在貞觀四年入朝覲見唐太宗回國後,就與西突厥葉護可汗聯兵,東攻伊吾,企圖封堵唐朝進入西域的門戶。又西向攻陷與唐和好的焉耆所屬5座城鎮,掠男女1500人,焚燒屋舍而去,還截掠西域前往唐朝進貢的使臣,這就嚴重地威脅了唐朝對伊州的控製。於是,唐太宗於貞觀十三年(639年)十二月派吏部尚書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帶領薛萬備、薛孤吳兒、牛進達、薑行本等將領,率兵進攻高昌。麴文泰恐懼而死,子麴智盛嗣立。貞觀十四年(640年)八月八日,麴智盛開門出降,高昌國亡。

郭衝,魏、西晉間金城人。為當時名士,著有《諸葛亮隱沒五事》一書共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