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文物珍寶(3)(1 / 3)

榆中出土的新莽錢範。新莽時期是中國曆史上貨幣變化最為紛繁的時期之一。在王莽當政的十幾年時間裏,出現了二十多種貨幣。榆中縣博物館收藏的一個銅質錢範,成為新莽時期貨幣改革的見證。錢範對於今天的人來說比較陌生。它其實是鑄造錢幣的一種工具,《辭海》中是這樣解釋的:錢範是古代鑄造金屬貨幣時使用的範模,有範和模兩種;模中錢文都是陽文正書,為翻製範工具,多用銅或石製成;範的錢文都是陰文反書,範麵有溝槽,以便灌注金屬溶液,多用銅鐵土或者滑石製成。戰國時期的鑄幣,都使用範直接鑄成,到西漢中期以後,用模製成的範大都是泥質。榆中縣連搭鄉發現的銅質錢範為長方形,長約22厘米,寬11厘米,厚1厘米,上麵陰刻兩列共10枚“大泉五十”錢,中間是注入銅液的溝槽,範麵上部有澆孔。這個錢範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曆史了。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廢除了當時通行的五銖錢,前後四次改變了貨幣,恢複了布、刀、貝等貨幣。

王莽時期每次的貨幣改革都是以劣頂優,結果導致物價飛漲,幣值狂跌。王莽的貨幣可以歸納為“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其中二十八品則是指王莽貨幣改革中出現的品種,其中“泉”有6種,被人們稱之為的“大泉”就是其中之一。除了新莽錢範以外,蘭州市博物館還保存著齊法化刀幣、“甘丹”布幣、王莽布泉、王莽大泉五十等等曆代的貨幣。

同時,甘肅省錢幣博物館也保存著大量的中國曆代貨幣,其中有不少的珍稀品種。2006年2月,甘肅省錢幣博物館曾發現了一張罕見的清代晉商早期信票。這張信票見證了清代道光年間甘肅金融業的發展狀況,也見證了晉商艱難的創業史。這張信票比較簡單,但保存非常完好,沒有任何損毀,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之流傳途徑比較曲折,票麵上有些水漬痕跡。其內容隻是在一張白宣紙上,蓋了幾個印章,其中中間最為顯眼的是“憑帖取……錢”的印跡。下麵空白的地方蓋著兩菱形印章,兩個角上寫著“信票”字樣,右下麵則是長方形的印章“蔚盛長具”,背麵蓋有兩個印章一枚“甘肅涼州”,另一枚則是道口。最為醒目的是毛筆墨書的“永參”字跡。“永參”,這就晉商票號的密押,也就是持有人用來取錢的密碼。從總體上看,這是票號初創時期的票子,因為太簡陋了,不僅沒有上小下大的簡單圖框,就連蓋頭、號碼、發行日期也沒有。盡管比較簡單,也缺乏後來印刷信票的規範,但是它上麵保留著彙兌的諸多特征,許多至今是依然在使用的規範,如:收彙、兌付、證明蓋章、大寫數字等等。

20世紀初的前30多年的時間是蘭州私人錢莊、銀號全盛時期,蘭州境內有錢莊、銀號達53家,有資本35.82萬元,《甘肅金融誌》記載:蘭州地區出現的經營錢幣業在清末初就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這些金融機構大部分以“銀錢”命名,如錢莊、錢號、銀號、錢鋪等。當時,蘭州有三市錢行,即東市、南市、西市。南市在今中山路一帶,東市在今中央廣場以東,西市在今張掖路以西。當時,蘭州門市銀號非常多,主要有:同升金、銘日新、世昌德、天興德、明義誠、天成泰等。此外還有蔚成永、益泰號、明德號、義盛魁、永和泰號分號。以後由於軍閥割據和連年戰爭,隨著紙幣發行和通貨膨脹,蘭州銀錢業即相繼倒閉。到解放前三四年,隻有德盛恒、魁泰興、宏泰興、天福公、義天隆、德義興六家銀號繼續維持生存。

可見隱藏在貨幣背後的故事其實就是是一個興衰的時代見證,一個曆史時代興旺發達,則錢幣穩定,鑄造精美,反之則粗製濫造。

白塔山中珍寶多

白塔山是一處緊挨著黃河的公園。人們站在黃河南岸的中山鐵橋上就能望見白塔山公園的建築。山上樹木蔥蘢,各種古建築點綴其間,紅牆灰瓦,在綠樹叢中分外明顯,山頂上的古塔,莊嚴巍峨,讓人過目難忘,成為蘭州的一大標誌。

白塔山1958年辟為公園,總建築麵積8000多平方米,分為三台建築群,依山而築,飛簷紅柱,參差有致,各建築以亭榭回廊相連,四通八達。

白塔山最初修建的年代已經無法考證了。明正統末景泰初鎮守甘肅內監劉永誠出資對白塔山進行了重修。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甘肅巡撫綽奇補舊增新,擴大寺址,白塔山有了一定的規模,巡撫綽奇將白塔所在的寺院取名“慈恩寺”。白塔七級八麵,高約17米,下築圓基,上著綠頂,各麵雕有佛像,簷角係有鐵馬鈴。塔外通塗白漿,如白玉砌成。在山上可以俯瞰金城晨煙暮靄,山河風情,白塔山的“白塔層巒”遂成蘭州八景之一。

白塔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銅鍾、紫荊樹,古稱“鎮山三寶”,現雖然紫荊樹已枯死,但白塔山經過多年綠化,樹高林密,曲徑通幽。

白塔山東麵約1公裏處是元代王保保修築的王保保城遺址。相傳明初大將徐達、馮勝奉命攻打元軍王保保城,但是久攻不破,恰好到了元宵節,徐達命士兵做成又粗又長的鼓,扮成社火隊混入城內,以大旗為號,裏應外合,終於攻破了王保保城。為紀念這場戰鬥的勝利,這種鼓被命名為“太平鼓”,並成為蘭州社火的主要表演形式。

從此,王保保城和太平鼓更加聞名。

白塔山今天已經成了甘肅的名片。黃河、鐵橋、白塔山三寶結合,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甘肅,這是蘭州。

大凡名山大川,古刹民宅都講究“鎮山之寶、鎮宅之寶”。白塔山的鎮山之寶是什麼呢?白塔山有“鎮山三寶”,但對“鎮山三寶”的說法卻不一樣。有人說是“石佛、白塔、青銅鍾”;也有人說是“石佛、青銅鍾、紫荊樹”;還有人說是“象皮鼓、青銅鍾、紫荊樹”。許多人認為第三種說法比較適合,也流傳最為廣泛。

在白塔旁邊人們會看到青銅鍾和象皮鼓。象皮鼓相傳是一個印度和尚遊曆慈恩寺的時候,專門貢獻在佛祖前的。這塊來自印度的象皮比較厚,非常堅韌,如今鼓身已經換了多次,但是象皮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