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蒙恬的時代過去一千多年後,齊魯故地,稱為水泊梁山的一個去處,聚集了一夥強盜,打家劫舍,對抗官府,招安當兵,成了經製之師,去打另一個大反派。鬧到最後,十個去了七個,留得命的,要找個去處,這就是轉業了。官府有大小,衙門有上下,治所有肥瘠,差事有優劣,境況那是大不一樣。轉業安置好的,不是武鬆、魯智深、花榮這些武藝高,砍人多的牛人,而是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堅、樂和、蕭讓這幾個掌握一技之長的小配角。結果,前幾個要麼住在廟裏,要麼掛在樹上,後幾個卻臨到打仗,借調中央機關,逃過劫難,混進衛生部、國防^部、總理府。
從這個角度說,與軍內的頭頭腦腦搞好關係是沒必要的,到了那一天,什麼及時雨、玉麒麟、智多星,一個也撐不住;在軍中混個好排名是沒用處的,到了那一刻,什麼天罡地煞,上校中尉、團長連長,一個也不管用。
靠山山倒,靠水水枯,人生在世,憑手藝吃飯。老人家說,荒年餓不死手藝人,就是這個道理。
學門手藝防身吧,大兵。
蒙恬覺得轉業安置這個問題過於矯情:蒙家世代貴族,到了他這一代,成了天下最大的搶^劫團夥骨幹、曆史上最著名的包工頭,早些年帶著十幾萬、幾十萬人組團搶空了好幾個諸侯國,這幾年又接了幾件大工程,修直道,築長城,攢下的人脈和錢糧,足夠養好幾百人好幾代了。倒是當前的部隊管理遇到新情況,成了當務之急,頗費思量。於是轉移話題道:“我提醒你一件事,國法規定商人是賤民,不能封爵,又用繁瑣的手續,限製百姓成為商人。所以他們人數很少,商機無限,不像當兵的危險,不像種田的困苦,反而逃避了責任,有時間和精力幹私事,越過越滋潤了。現在你手下有幾十萬爵爺和做過爵爺的刑徒,活得像狗一樣,朝不保夕,反差太大了。這一百個商人就是刺激數十萬頭公牛的紅布。咱們要想安穩混過這段日子,得把這票沒有封爵的人管起來。”
“這倒是個問題,商鞅先生活著,應該有辦法的。”扶蘇沉吟半晌道,“讓他們參加等級考試吧。”
蒙恬趁著這個思路,借題發揮道:“技術等級分為三等十四級,三年一次評議,足夠耗掉這些人的一生了。”
扶蘇道:“你辦一個培訓機構,編一套教材,刻兩個章,印幾個本本,給自己弄個頭銜,什麼評審委員、國家特級之類……這些都是來錢的。我不要你的錢,我連皇帝都不當了,我要到北方放羊去。”
蒙恬道:“這比‘上’將軍值錢多了。不過當務之急是把店鋪建起來,我要找個商人,問問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