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和蒙恬站在山巔,裹著大衣,眺望遠方,刺耳的風聲讓人心膽俱裂,蝕骨的寒意叫人絕望。
關山如月,以開天地之鎖;人心似針,以察世道之機。
登臨這樣蒼涼高峻的地方,會讓人覺得自己宏大到極限,又渺小到極限,世間的一切,可以把握,又不必貪戀,生出進取之誌,又長出隱退之心。
自南而北,人潮在山腳緩慢流動,朝廷征調的士兵和刑徒到了——這支補充到邊塞的增援力量,由無數貧苦的人組成,衣衫殘破,有氣無力。山穀像一條漂浮著汙濁不堪廢物的排水溝。
扶蘇道:“我怎麼感覺,這是帝國最後一點血脈了。國家為了湊夠人數,不知又擾亂了多少郡縣,搜刮了多少村寨,破壞了多少家庭。”
蒙恬道:“這血,又汙濁又疲乏。看來我們請求增援的想法是錯誤的,把內髒掏空了來修補皮膚,不但加重了國家的負擔,還給自己帶來麻煩。”
扶蘇指著一隊衣著光鮮、氣色看起來還不錯的人,問道:“這就是商人吧?”
蒙恬道:“是的,事實上,他們才是本國的貴族。”
扶蘇道:“法律限製了他們的地位,金錢卻充盈了他們的筋骨。做貴族,不能得其名不得其實啊。你要學會賺錢,邊防服役是很苦的,帶一身病退役,朝廷給的幾個小錢,明顯不夠你花。”
蒙恬道:“我今天是秦國的將軍,會喊口令、會喝酒、會照著竹簡念稿子就行。明天離開軍隊,說不定連飯都搶不到。手底下這票兄弟,何去何從,更是無法預料啊。”
扶蘇道:“你知道當兵的,什麼人轉業安置好嗎?”
蒙恬道:“我知道的話,還在這要命的地方撐著嗎,老早回家曬太陽了。”
這兩個人,感歎了一陣,雖得不出明確的答案,卻無意中給大兵們嚴肅地提了個醒:人不怕年輕時窩囊受苦,就怕晚景頹唐。當兵吃糧,那是青春飯。
你知道當兵的,什麼人轉業安置好嗎?扶蘇公子的這個問題,堪稱千古一問。
自從國家出現,政府組織一群人,冠名為軍人,給予錢糧,驅使著參加械鬥以來,大家就在尋求答案。
當兵這件事,最怕老板垮台,老板完了,保安就得失業,但這個世道,撐得住的老板,畢竟不多。即使你和老板撐到最後,老板怕你搞事,還會先搞掉你。
因此,很有可能艱苦度日,悲慘結尾。打仗這差事,說簡單點,就是拿刀砍人。砍輸了,好辦,要麼掛掉,掛不掉,跑就是,找下一個機會,繼續砍。砍贏了,沒人砍了,沒地砍了,這就坑爹了,脫下這身工作服,我能幹嗎,幹嗎去呢??我也在研究這個課題,研究了好多年,研究到頭昏腦漲,神誌不清,終於從一本書中找到了答案。
這本書就是讓錦衣衛、東西廠、軍統局、中情局、公安局、香港皇家警察和詹姆斯?邦德頭疼不已,專門培訓匪徒的經典教材——《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