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民灌嬰拜見上^將軍。”灌嬰跪伏在北方冰凍的大地上,整個臉埋在冰雪中。
蒙恬百無聊賴地望向山與天交接的地方道:“一路吃了很多苦吧?”
灌嬰道:“大秦子民,不敢言苦。”
蒙恬道:“我看你不是秦人。趙人,魏人,齊人?抑或,楚人?”
灌嬰道:“賤民是秦人,千秋萬代,隻有秦人。”
蒙恬道:“民諺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你聽說過嗎?”
灌嬰道:“賤民生於故魏之地,未嚐聽過這種言語。”
蒙恬跺跺麻木的腳道:“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是刻在金石上的銘文。沒有哪個朝代是永恒不變的。倘若楚人得了天下,舉世頌詠《楚辭》,未嚐不可。”
灌嬰沉默不語。
國法:賤民非議國事,斬。
蒙恬覺得無聊,歎了口氣,轉身回帳篷。扶蘇到工地去了,帳篷裏稍微顯得不那麼寂寞。
蒙恬呆呆地坐著,想了半天心事。灌嬰全身覆滿冰雪,瑟瑟發抖。
這是秦朝大將蒙恬與漢朝丞相灌嬰的第一次見麵,也是最後一次見麵。多年後,灌嬰率領八萬精銳部隊,出擊匈奴,重回故地。此時,蒙恬已去世多年,隻剩下山巔的一條長牆,述說著當年的豪壯與蒼涼。灌嬰拜祭蒙恬,撤軍南歸後不久,也魂歸天國。兩人留下無盡的話題,任後人評說。
這一個普通的日子,一位聲名顯赫的大將,一個卑賤如草的販夫,地位懸殊,機緣巧合,聚在一起說了幾句話,誰也想不到今後還有一段餘情未了。無數的曆史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誰,不管地位多高,財富多少,一定要對偶爾遇見的人好一些,客氣一些,留點情義。說不定這個人,多年後會扶持你的子弟,繼承你的衣缽,光大你的事業。
北軍大將要從戍卒中選一個商人了解情況的消息,讓商人們興奮不已。他們熱血沸騰,眼睛赤紅,敏銳地從中嗅出金錢的味道,看出無盡的商機。一個將領,召見商人,一定是談論生意上的事情。數十萬人的吃喝用度、秦國與匈奴兩國的貿易,是一筆無窮無盡的財富,誰得到了經營的權利,就掌握了自天地生人以來最多的金錢。
一百個翹首以待、摩拳擦掌的商人,在國家打壓商業、官吏貪婪殘暴的不利環境下,於夾縫中頑強地生存,被精選出來,賦予北行的重任,都有一定的實力。
如今隻選一個人,誰去誰不去,應該是一件煞費周章的事。
按照現代人的經驗,應該粗略看兩眼,找個麵貌過得去的;跟著組織考試,選個業務能力強的;接著搞搞政審,選擇立場好的;再找來談話,交代一下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如此折騰兩三天,才可以送去見人。出乎意料的是,這個人選很容易就敲定了,用的是極其簡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