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春風一度結珠胎(1 / 2)

神宗踱入慈寧宮,巧遇一個宮娥。那宮娥上前請安,神宗叫她起來,她徐徐起身,侍立在一旁。神宗見她麵容姣好,舉止從容,不禁憐愛起來。隨即返回到慈寧宮裏坐下,那宮娥也緩緩跟在後麵。神宗問她太後去了哪裏,接著又問起她的姓氏,宮娥回答說姓王。神宗仔細端詳了半天,見她應對大方,豐神綽約,更覺得雅致宜人。沉思了半天,對她說道:“你去取點水來,朕要洗手!”王宮人將水呈進神宗,神宗見她雙手纖柔,膚質潔白,越生愛慕之情,正想把她拉過來,猛然想起有貼身太監在一邊,便讓他回避出去。王宮人見太監回避,料到皇帝有別的意思,但也不便抽身,隻好服侍他洗手,並呈上手巾。神宗拭幹了手,就對王氏笑著說:“你為朕遞上手巾,朕也不會辜負你。”王宮人聽了這話,不由得紅雲上臉。神宗見了,禁不住心猿意馬,竟然學起楚襄王,將她按倒在床上,做了一回高唐好夢。王宮人半推半就,等到雲散雨收,已經是珠胎暗結。

幸好這期間李太後一直沒有回宮。神宗擔心李太後怪罪,匆匆整理好衣襟,就抽身離開了。第二天,神宗命隨從太監賜給王宮人一副首飾,並囑咐內侍謹守秘密,誰知那文房太監已經將臨幸王宮人的事情記錄下來。此後,神宗自覺心虛,沒有再去臨幸。雖然早晚請安,免不得出入慈寧宮,遇到王宮人,也不敢正眼相看。王宮人怨恨皇帝薄情,但也隻能藏在心中。轉眼幾個月過去了,王宮人腰圍漸漸寬大,茶飯不思。李太後看了,覺得事情蹊蹺,但一時也不便明說,隻好暗中察探神宗的去向。

這時候的六宮中有個鄭妃,生得閉月羞花。神宗很是寵愛,冊封她為貴妃,平時常在她的宮中留宿。非但妃嬪中沒人能比過她,就是正宮王皇後也不能和她相比。李太後調查了好多天,不見有什麼可疑的情跡。王宮人的肚子卻一天比一天大,步履維艱,很明顯是身懷六甲,便將她召來密問。王宮人伏在地上嗚咽起來,說起被臨幸的事情。好在李太後嚴待皇帝,厚待宮人,非但沒有責怪王氏,還讓她好生調養。而後又命文房太監呈上皇帝起居的簿錄,果然上麵清清楚楚地記載著臨幸的日期,和王宮人說的絲毫無誤。李太後立即命宮人擺酒設宴,邀請陳太後入座,並召來神宗侍宴。席間談到王皇後沒有兒子,陳太後不免歎息。李太後說道:“皇兒也太不長進了,我宮內的王氏被召幸,現在已經有孕在身了。”神宗聽了這話,麵紅耳赤,嘴裏卻還要抵賴,說沒有這種事情。李太後說:“何必隱瞞呢!”接著把起居簿錄遞給神宗,並說,“你看明白點兒。”神宗這時候,無話可說,隻好離座謝罪。李太後道:“你既然召幸了她,就應該向我說明白,我也不會為難你。如今,我已經查得明明白白,你卻還要抵賴,真是不孝,下次不要再這樣了!”神宗連連點頭,陳太後也從旁勸解。李太後又說:“我與仁聖太後都已經老了,彼此都想有個孫子。如今王氏有了身孕,如果能生一個男孩的話,也是宗室社稷的幸事。古人雲:‘母以子貴’,有什麼貴賤可分呢?”陳太後非常讚成。宴飲完畢,陳太後回到慈慶宮,神宗也謝宴出來,立即冊封王宮人為恭妃。接著,王宮人拜謝兩宮太後,移居到其他宮裏。後來恭妃懷孕滿期,臨盆分娩,果然生下一個麟兒,就是皇長子常洛。常洛後來繼位為光宗皇帝。過了三天,神宗臨朝受賀,大赦天下,並加上兩宮太後的徽號。陳太後加了“康靜”兩字,李太後加了“明肅”兩字。

皇長子降生的時候,大學士張居正忽然患病,臥床數月,還是沒有痊愈。百官都替他祈禱。神宗命張四維等人掌管內閣中的事務,但遇著大事,仍然要到張居正的家裏請示。張居正一開始還能帶病辦公,後來病勢越來越重,漸漸不能支撐,以至於桌案上的奏折堆得很高。張居正一病就是半年,累得骨瘦如柴,奄奄一息。自知死期將至,就舉薦之前的禮部尚書潘晟,以及吏部侍郎餘有丁接替自己。神宗立刻準許,命潘晟兼武英殿大學士,餘有丁兼文淵閣大學士。聖旨剛剛下達五天,言官就開始輪流參劾潘晟,神宗不得已隻好將他罷官。沒過多久,張居正病逝。神宗輟朝憑吊,派司禮太監護著張居正的棺槨,回鄉殮葬。對張居正的家人賞賜豐厚。兩宮太後都加賜金銀,追諡號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