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宮婢之變(2 / 3)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宮中竟然鬧出一宗謀逆的大案來。謀逆的罪魁禍首,乃是曹妃宮裏的婢女楊金英。原來,世宗雖已經是中年,因求儲心切,故而廣納妃嬪。其中有個曹氏生得妍麗動人,最受寵愛,被冊為端妃。每次世宗有閑暇的時候,都會到端妃宮裏調笑取樂,差不多有“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情形。端妃的婢女楊金英因侍奉不周,屢次觸怒皇上,世宗幾乎將她杖死,還是端妃替她說情,才把性命保住。誰知這楊金英非但不知道感恩,反而銜恨在心。正巧世宗禱告雷神後,回到端妃宮中,二人一起喝了幾杯,世宗就昏昏睡去。端妃替他把被子蓋好,放下羅幃,恐怕驚動了他的美夢,就輕輕關上寢室的門,到偏房去了。不料楊金英看到這個機會,悄悄地溜進寢室。側耳細聽了很久,聽到鼾聲大起,她竟然放著膽子,解下腰間的絲帶,綁成一個結,揭開禦帳,把那結套在皇帝的脖子上用力拉扯。這時忽然聽到門外有腳步聲,楊金英不禁手忙腳亂,慌慌張張地丟下帶子,逃了出去。門外站的是另一名宮婢,叫做張金蓮。張金蓮正從寢室門口經過,偷偷向裏麵看,隻見楊金英解下腰帶打了個結套,不知在做什麼勾當。她本來想報告給端妃,後來一想,這楊金英是端妃的心腹,或許就是端妃派去的,不如速速報告皇後較為妥當。於是三步並作兩步地跑到正宮,稟報禍事。方皇後聽後大驚失色,慌忙帶了幾名宮女,跟著張金蓮趕入西宮,也來不及通知端妃,直接到禦榻前探視。揭開帳子一看,隻見世宗的脖子上套著一條絲帶,嚇得膽戰心驚,慌忙用手在鼻子上試了試,覺得還有熱氣,這才寬下心。隨即去看那結套,幸好是個活結,不是死結。想來是世宗命不該絕,楊金英忙中失誤,沒有把結套紮牢,用力牽扯時,反而將帶結扯脫一半。方皇後將結套解開,端妃才匆匆忙忙地進來。這時候的方皇後看著端妃,不由得柳眉倒豎,鳳眼圓睜,用力將絲帶扔到端妃臉上,並厲聲喝道:“你看看!你看看!你竟敢做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端妃莫名其妙,嚇得渾身亂抖,幸好張金蓮替她辯解,隻說是楊金英謀逆。方皇後這才命內侍去捉拿楊金英,然後宣召禦醫,替世宗診治。

沒過多久,世宗就蘇醒來,手足可以舒展,眉目也能活動。隻是脖子因為被帶子所勒,雖然沒有傷及性命,但究竟氣息還沒舒通,一時間說不出話來。方皇後見世宗蘇醒過來,就出去審訊楊金英。楊金英起初還想抵賴,後來經張金蓮對質,無從狡辯,隻好俯首認罪。偏偏方皇後不肯就此罷手,硬要問她主謀是誰。楊金英支支吾吾說不出來,後來動了大刑,才供出一個王寧嬪。方皇後就命內監將王寧嬪牽來,也不問她是真是假,就用宮中的私刑,把她打了一個半死。隨即召端妃入內問道:“逆犯楊金英是你的婢女,你與她共同謀逆,還有什麼話好說?”端妃匍伏在地上,一個勁兒地喊冤。方皇後冷笑著說:“皇上睡在哪裏,你難道不知道嗎?”於是下令身邊的太監:“快將這三名罪犯拖出去,按照大逆不道的慣例,淩遲處死。”端妃聽了這話,魂都飛到了九霄雲外,幾乎不省人事。等到蘇醒之後,還想哀求,已經被牽出宮外。可憐她玉骨冰肌,隻落得暴骨含冤。王寧嬪和楊金英也一同受刑。

世宗痊愈之後,回憶起端妃的音容笑貌,問遍了宮裏的人,統統替她喊冤,於是哀痛不已,從此和皇後有了隔閡。嘉靖二十六年,大內失火,世宗那時住在西宮,聽到火警,反而向天說道:“不要說仙佛無靈,看那妒害好人的人,今天恐怕要遭天譴了!”宮人請求去救方皇後,世宗默不出聲。火被撲滅後,接到大內的稟報,說皇後被火燒得非常厲害,世宗也不去探望,皇後最後病死。後來世宗又追悼亡後,痛哭流涕地說:“皇後曾經救過朕,朕卻不能救皇後,不免辜負她了。”於是親定諡號為孝烈。

世宗遭遇這次宮變之後,更是萬念俱灰,便敕諭內閣:“朕從今天開始潛心齋祭,所有的國家政事都交給大學士嚴嵩主裁。大學士應體會朕的心思,謹慎率領百官,秉公辦事。”嚴嵩接到這道旨意,歡喜異常,從此遇事獨斷,從不詢問同僚。內外百官有什麼要倡議的,必定先請教嚴嵩。大學士翟鑾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入閣辦事,資望高於嚴嵩,有時與嚴嵩商議事情,難免妄自尊大。嚴嵩因此挾嫌報複,將他父子削職為民,並將崔奇勳、焦清一概貶為平民。山東巡按禦史葉經曾經揭發嚴嵩受賄。正巧嚴嵩在山東監考鄉試,考試完之後,嚴嵩摘錄了卷中的幾段文字,說他誹謗。世宗命人將葉經逮捕入京,杖責八十,葉經因受傷過重而死。試官周礦、提調布政使陳儒全部被坐罪貶官。禦史謝瑜、喻時、陳紹,給事中王勰、沈良材、陳塏以及山西巡撫童漢臣、福建巡按何維柏等人,都因為參劾嚴嵩而得罪,嚴嵩從此氣焰更加囂張。世宗自從宮變之後,移居到了西宮,整天想著長生不老,從此不再祭祀郊廟,也不去管理朝政,大臣們常常見不著皇上的麵。隻有秉一真人陶典真出入自由,世宗接見他時,常常讓他坐在一旁,並稱呼他為先生。嚴嵩曾經賄賂陶典真,此後有什麼黨同伐異的事件,都由他代為陳請,一奸一邪,表裏相依,大明的國脈被他們斬斷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