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黃石磯與王失機(2 / 2)

陳槐、曾嶼等人也收複了九江、南康二郡,並在沿湖等處,捕殺叛黨兩千餘人。各位將領陸續回到南昌,王守仁還在城外駐紮,對他們一一慰勞。這時,宸濠被推到王守仁的座前。王守仁正要責問,宸濠忽然開口哀求:“王先生!本王被你擒拿,情願削去護衛,降為庶人,請先生代為周全!”王守仁正色說道:“國法俱在,還有什麼話好說!”宸濠這才哭著說:“從前商朝的紂王聽信了婦人的話,以至於亡國;如今我不信婦人的話,也是亡國。古今相反,追悔莫及。婁妃啊婁妃!你不負我,我卻負了你,死也晚了!”王守仁聽了這話,也大為感歎,命人將婁妃的屍骸打撈上來厚葬。這時,眾將士獻上宸濠的信匣,其中很多書信都寫著與京官、疆吏的勾結情形。王守仁也不去細讀,一把火燒了個幹淨,接著上疏告捷,率軍入城。聽說武宗已經起駕南征,王守仁馬上遞上奏折勸阻。

王守仁的奏折中,一再諫阻南巡,並請將逆賊就地正法,以免發生意外。不料武宗得知後,毫不理睬,隻是下令將逆賊好生看管,等車駕到達之後再行發落。太監張忠以及安邊伯許泰等人做賊心虛,就在武宗麵前挑撥:“王守仁之前曾經和叛逆勾結,雖然有功勞,但也不能抵罪。”幸好武宗還有一隙之明,沒有理睬。接著,二人又給王守仁寫信,說:“千萬不要將逆藩宸濠押解到京城。現在皇上親征,必須將宸濠放入鄱陽湖,等皇上親自與他交戰,再去擒獲,然後論功行賞。這樣一來,功歸朝廷,聖駕也不虛此行了。”王守仁不為所動,竟不等武宗的旨意,就將宸濠押解出南昌,準備北上。張忠、許泰兩人,又帶著威武大將軍的檄文在途中攔截,勒令將宸濠交出。王守仁從小路趕往浙江,想從海路把宸濠押解至京,就連夜趕到錢塘江,不料太監張永又在杭州等著。

王守仁見了張永,先把之前計除劉瑾的功績,讚美了一番,說得張永異常歡喜。王守仁又說:“公公忠心於國家,在下向來欽佩,為何在京城裏不阻攔皇上南征呢?”張永歎息:“王先生在外任職,怪不得不知道內情。皇上天天在豹房裏嬉戲,左右小人蠱惑主聰,哪個肯說句效忠的話?我是皇上的家奴,隻有在一旁默默輔佐,趁機勸勸罷了。我此次南行並不是為了貪功,不過是因為皇上向來固執,凡事隻能先順從,然後暗暗挽回。一旦逆命,不但皇上不高興,而且會觸怒那幫小人,讒言一進,對天下大計又有什麼好處?”王守仁點頭道:“足下如此忠誠,令人佩服。”張永說:“我的苦心也隻有先生知道。”王守仁便將張忠、許泰幾次三番索要宸濠的情況,一一說明。張永答道:“我所說的小人,指的就是他們。王先生準備怎麼處置?”王守仁說:“宸濠已經被押解到這裏,好在遇到了公公,現在就將這副重擔卸給公公,還望公公妥善處置。”張永說:“先生的大功我豈能不知。有我在,一定不讓先生受屈,請先生放心!”王守仁便將宸濠的囚車交給張永,然後乘夜回到江西。

張永押著宸濠當天上路。途中還對家人說道:“王都禦史赤心報國,張忠、許泰、江彬等人還想害他,日後如果朝廷有事,誰還會盡忠?我一定要設法替他保全。”武宗這時已經到了南京,張忠又在武宗耳邊說:“王守仁已經去了杭州,為何不來南京覲見皇上?就算陛下有旨召他,恐怕他也未必肯來。王守仁目無君上,跋扈的程度由此可知。”武宗派人到江西,去召王守仁。王守仁奉召後,馬上動身,誰知到了龍江,又被張忠派人截住,不讓他覲見。王守仁氣憤難忍,當即脫下朝服,躲到九華山去了。張永得知此事後,就對武宗道明實情:“王守仁一召即來。中途被阻,現在已經棄官入山,情願去做道士。國家有此忠臣還將他閑置起來,豈不是可惜?”武宗這才下令召回王守仁,任他做江西巡撫,升知府伍文定為江西按察使,邢珣為江西布政司右參政,並讓王守仁再次遞上捷報。王守仁將之前的奏折做了改動,說是奉威武大將軍的方略才討平叛逆,江彬等人這才無話可說。武宗在南京接受俘虜,並命人在城外建了一座廣場,豎著威武大將軍的旗幟,自己與江彬等人穿著戰甲出城。到了場中,下令各軍四麵圍住,然後將宸濠放出,讓他脫下枷鎖。隨後,這位威武大將軍親自擂起戰鼓,下令士兵再次將宸濠捆起,然後奏凱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