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甘肅省人力資源開發與就業(3)(2 / 3)

(一)控製人口總量,提高人口素質。人口過快增長造成勞動力過剩是甘肅省就業問題的根本原因之一。控製人口總量增長是解決甘肅省就業問題的一項長遠的治本性措施,因此,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讓劃生育基本國策,控製人口增長,以減少勞動力供給,緩和就業壓力。提高人口素質,一方麵要加強文化基礎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以適應技術水平提高的需要。另一方麵要加快教育體製改革和教學改革,逐步形成政府辦學為主與社會各界參與辦學新體製,提倡多形式的聯合辦學,優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由“應試教育”向全麵素質教育轉變。同時,進一步深化勞動、人事、工資、分配等製度的改革,貫徹按勞分配原則,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調動起勞動者學技術、提高自身素質的積極性,增加自我投入。

(二)增加就業崗位,把城鎮實際失業率控製在7%以內。

隻有同時觀察就業、失業變化趨勢,才能夠較為全麵地把握勞動力市場中存在問題的關鍵。根據甘肅省的總體情況和每年調查失業率,可以判斷甘肅省的失業率應在7%左右。按照國際通常標準,失業率在5—9%之間為失業較輕,10%以上為失業較重。根據這個判定標準,甘肅省的失業情況不容樂觀。爭取“十一五”時期把城鎮失業率控製在7%以內,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大內容。

調整就業結構,擴大就業容量。一方麵要加大國有企業體製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工作力度,擴大生產規模,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不斷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麵,要鼓勵有條件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在結構調整、重組改製和主輔分離工作中,利用非主業資產和閑置資產,通過多種方式分流和安置企業富餘人員。同時要加大破產企業有效資產重組的力度,盡快啟動生產,安置企業職工。

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第三產業,擴大就業門路。要在堅持發展資金密集型行業或企業的同時,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行業或企業,擴大再就業安置渠道。要充分利用農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特點,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要充分利用商貿流通業和旅遊業等第三產業具有勞動密集、產業鏈長、兼容性強、延伸服務領域廣、間接就業量大等特點,吸引更多的勞動力從製造業向第三產業轉移,並注意把發展的重點放在交通運輸業、商業、房地產業、金融業、信息化建設、教育和科技產業上。

發展農村經濟,拓寬就業渠道。一是要對農業發展采取積極的鼓勵政策,通過調整農產品結構、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增加農民收入,穩定農村就業勞動力。要更多地建立“公司+農戶”的生產組織方式,依靠能夠起到輻射、帶動作用的大型企業通過合同契約關係,與廣大農民結成貿工農一體化、產銷一條龍、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的經濟實體。二是要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城鎮服務功能,如公路交通、信息服務、技術指導、文化中心、醫療衛生設施建設等,為農村經濟轉型創造條件。鼓勵發展新型鄉鎮企業,使更多的從事農副產品加工的小型企業和從事服務業的個體工商戶進入城鎮經營和辦廠,使城鎮在提高服務功能、提供就業崗位、增加財政收入、引導農民消費、改善人口結構、繁榮農村市場等方麵都有很大的改善。

(三)大力開發勞動力資源,提高勞動者素質,使其與新時期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

加強職業培訓,培育各種就業服務體係。職業培訓是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勞動者再就業的重要手段,要全麵實行勞動預備製培訓,逐步形成職業資格證書體係,以推動“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就業”機製的形成。同時,建立綜合性職業培訓基地。特別要注意加強對長期失業人員的免費職業培訓。大力提倡“終生的培訓是保障終生就業”的新概念,對不同對象進行形式多樣的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和再就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