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甘肅省人力資源開發與就業(3)(3 / 3)

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技能教育。農村青年大部分初中畢業即進入勞動力市場,不具備應有的職業技能。長期以來,農村職業教育內容與農村發展需求嚴重脫節。由於經費短缺,農村職業教育機構萎縮,人員大量流失。絕大多數進城務工農民沒有接受過任何職業技能培訓,就業競爭力不強。隨著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各種具有專業技能的藍領工人和高級技工。應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把發展中等職業學校的重點放到農村去。中等職業教育應適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的要求,增強辦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辦職業教育,促進職業教育辦學主體和投資多元化。

(四)建立城鄉統一勞動力市場,重點是完善相關政策,提高城鄉統籌就業的水平

當前,在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同時,政府要充分重視就業問題,堅持解決就業與發展經濟並重,建立就業的社會服務體係,要堅持建立國家政策指導下的“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策促進就業”的市場導向就業機製,加強勞動力市場的基礎建設,盡快建立與市場就業機製相銜接的、靈活的社會保障製度和工資製度,不斷完善社會保障、職業介紹、職業指導、職業培訓等服務,推進勞動力市場的科學化、規範化和現代化建設,建立有序競爭的就業機製,取消對勞動力流動和城市企業雇用外地勞動力的直接與隱性限製,形成全社會勞動力自由選擇,充分競爭,人盡其才的就業格局。

(五)大力推進再就業工程。再就業,既是一個就業問題,又不同一般的就業問題。它的主要對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即企業富裕人員和破產企業人員。實施再就業工程是分流企業富裕職工,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的有效手段。它包括:(1)製度上:一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貫徹“抓大放小”的方針,鼓勵兼並,規範破產,通過“改革、改組、改造、加強管理”和優化資本結構等措施,轉換企業經營機製,實現扭虧為盈。二是培育勞動力市場,強化其在配置勞動力方麵的作用,為勞動力合理流動和失業人員通過勞動力市場實現再就業創造條件。(2)政策上:一是發展能容納更多勞動力就業的第三產業、中小企業以及社區服務等的就業增長點,以增加新的就業崗位。二是發展非正規部門就業、彈性工作、非全日製工作、小時工作等多種靈活的就業形式,以拓寬就業渠道。三是加強職業介紹、職業指導等就業服務,促進就業(主要是解決磨擦性失業)。

(六)完善失業保障製度。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失業保障製度越社會對失業的承受力就越高。完善失業保障製度,既是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必然結果,也是緩解失業的一種好辦法。在甘肅省要完善失業保障製度,從以下方麵人手:一是擴大保險對象。尤其是對下崗職工采取分層次對待,即引導一批進調撥、退出一批養起來、托管一批進中心。確保下崗職工的“三條保障線”的實現,以減緩失業給社會造成的不穩定。二是擴展保險基金的來源。把社會保險金的提取率由原來的1%提高到3%。同時,在製定保險金的發放方式上,注意采取一係列激勵機製,鼓勵失業者積極尋找工作,避免滋生懶惰以及人為的增多“自願”失業,給社會的發展帶來損失。三是加強保險基金用於職業企紹與職業培訓方麵的功能,並增強保險金管理,來提高失業的社會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