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甘肅省鄉村就業人員1181.19萬人,鄉村就業人員占比重為77.69%,農村剩餘勞動力約310-350萬人。農村就業人員基數大,比重高。從農村而言,由於累積效應,農村剩餘勞動力基數大,而城鄉勞動力自由流動體製尚未形成;從城鎮而言,經濟轉型期,大量下崗、失業人員急需安置,就業壓力大。這些因素造成甘肅省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難。而且,90年代中期以來,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加劇,也使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壓力更趨緊張。
2004年,甘肅省勞務輸轉工作取得很大進展,根據部門統計全年甘肅省共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324.25萬人次,比上年增加38.09萬人,勞務收入突破60億元。但實際輸轉人數大約160萬人,與300多萬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還有很大距離。
六、“十一五”期間就業形勢展望
(一)勞動力供給
勞動力供給一方麵取決於人口規模和構成,即勞動力資源,另一方麵取決於勞動者的就業意願,即勞動參與率。
甘肅人口自然增長率在經曆了80年代的波動上升後,90年代開始平穩下降,從1990年的14.6‰,下降到2004年5.91‰。如果21世紀前葉,甘肅省的生育水平保持當前的水平和變動趨勢,甘肅省人口在2010年將達到2709萬人,2021年達到峰值2831萬人。
勞動力資源(15-64歲人口)在2000年—2010年期間是快速增長階段,年平均增速1%,年增加勞動年齡人口28萬人,2010年將達到2019.71萬人,2013年達到峰值2045萬人。勞動力資源中,隻有經濟活動人口才構成勞動力供給,勞動參與率總體趨勢是下降的,從“五普”數據看,1990年到2000年10年中,勞動參與率下降3.4個百分點,年均降速0.43%,以此速度預計,2010年勞動參與率為80%,“十一五”時期淨增勞動年齡人口120萬人,勞動力有效供給96萬人,每年新增勞動力供給19萬人。
(二)就業崗位預測及供求狀況
對勞動力需求進行定量化的判斷和預測時,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模型被廣泛應運,基本上能夠反映勞動力的需求狀況。甘肅省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保持較高水平,而就業彈性不高,近幾年是下降趨勢,我們假設“十一五”時期經濟增長速度平均保持10%,就業彈性係數保持目前水平0.06,則每年勞動力需求9-10萬人。
如果按目前經濟增長方式,由於勞動力資源(15-64歲人口)在2000年—2010年期間是快速增長階段,“十一五”時期就業壓力會越來越突出,平均每年新增勞動力有9萬人無就業崗位,五年將會積壓45萬人的就業問題。
(三)就業結構將會有新的調整和變動
從就業的三次產業結構看,預計“十一五”期間,甘肅省就業分布將會出現第一產業繼續下降,第二產業有所上升,第三產業將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從就業的所有製結構看,個體、私營和鄉鎮企業將會加快發展。預計2006-2010年期間,甘肅省國企職工人數占城鎮從業人員的比重會下降,城鎮非國有單位從業人員占城鎮從業人員的比重將有大幅度的上升,農村非農產業從業人員占農村勞動力比重也有一定的上升。
七、解決就業問題的政策建議
解決甘肅省嚴重的失業問題有兩種思路,一是減少勞動力供給,二是增加勞動力需求。從供給方麵來看,降低人口增長率是最根本的措施。但是,人口增長率的下降導致勞動力供給的下降。一般有15~20年時間的滯後,這意味著降低人口增長率是減少勞動力供給的一個長期戰略。要在短期內減少勞動力供給還應該在降低勞動力參與率上做文章。對甘肅省來說,降低勞動力參與率,特別是通過發展教育,提供更多的就學機會塞降低年輕人口的勞動力參與率有相當大的潛力。然而,勞動力供給的調節總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解決甘肅省嚴重失業的重點應是擴大勞動力需求,需要實施全方位的就業擴展戰略。其主要內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