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甘肅省人力資源開發與就業(1)(2 / 3)

(四)各行業、職業人口學曆層次較低

甘肅省各行業及職業從業人員、管理人員、專業技術隊伍整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甘肅省農林牧漁、水利業人均受教育年限僅為5.54年,從業人員文化程度以及高層次文化程度人員比重過低,必將影響相關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生產效率,嚴重阻礙甘肅省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及城鎮化進程。

商業服務業人均受教育年限為9.43年;金融保險、房地產是市場需求旺盛的新興行業,但在這些行業中,每18人中隻有1人接受過本科以上高等教育,高層次人才依然稀少。

(五)城鄉居民文化素質二元性明顯

甘肅省城鎮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在全國仍然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城鎮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8年,比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多受教育0.2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低於北京等8省市,居全國第9位。然而,農村居民文化素質的劣勢非常明顯,農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5.2年,還達不到小學畢業程度,比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少受教育1.1年,農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居全國第27位。

甘肅省城鄉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僅二元性較強,而且城鄉的差異性非常突出。甘肅省城鄉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差3.6年,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3年;城鄉居民受教育比為0.7倍,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0.4倍;二者均低於青海、西藏,都居全國第3位。大批低素質人口積澱在農村,加劇了農村的貧困程度。

二、人才現狀分析與評價

(一)現有人才隊伍狀況

現有人才隊伍的數量、結構是決定人才競爭力的基礎因素,也是衡量區域人才綜合實力的主要指標,它可以分解為以下6項指標:

1.人才總量。人才總量與區域經濟發展總量密切相關。2001年底,甘肅省人才總量為110萬人,約占全省人口總數的4.27%,在西北五省區中僅次於陝西的147.61萬人,有一定的數量優勢。到2005年,全省人才隊伍總量將達到134萬人,年均增長5%,平均每年補充約6萬人,人才在社會總人口中的占比達到5%;到2010年,全省人才隊伍總量將達到17l萬人,年均增長5%,平均每年補充約7.4萬人,人才在全社會總人日中的比例達到6.1%。國家人事部所規劃的“十五”時期全國人才年均增速為6.24%,與之相比,甘肅還有明顯差距。

2.高精尖人才。2003年,甘肅省有“兩院”院士12人,在西部十省區中僅次於陝西(21人)、四川(13人),居第三位。另外還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708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92人,省部級優秀專家370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65人,甘肅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418人,部委學術帶頭人55人。以上合計2718人,占全省專業技術人才總數437797人的0.62%。

3.科學家和工程師。2003年甘肅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達6.8萬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4.28萬人),居全國第19位;平均每萬人擁有科技人員27人,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4.人才密度。是指人才在社會人口中的有機構成,它可以用“每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數”或“專業技術人員與從業人員總量的比率”來衡量。由表4可知,2002年甘肅每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數僅為202人,遠低於全國平均241人的水平,在西北各省中列倒數第一。2002年全省從業人員共1500.59萬人,專業技術人員占從業人員總量的比例也隻有2.9%。

5.高職稱人才比例。2002年甘肅省專業技術人員中,擁有高級職稱者18797人,占總數的4.3%,低於全國5.7%的平均水平。

6.高等學曆人數比例。2002年初,全省具有大專以上學曆的人員68.28萬人,占總人口的2.67%。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94個百分點,遠低於東中部地區。

(二)人才流動狀況

自由流動是現今人才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反映了人才的自主性、開放性,是體現區域人才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評價指標。評價區域人才自由流動狀況可以從本地人才流出數、外地人才流入數、留學人員回歸數、外國留學生數、外國人才使用數等幾方麵進行觀照,但由於此類指標過去均缺乏完整統計,下麵隻能以“外國專家使用數”、“單位從業人員跨省調出調入數”兩項指標替代。

1.外國專家使用數。2000年,外國專家來甘肅工作共計503人次,占當年外國來華工作總數的0.12%,這一比例在西北各省區中列第二位。2001年,來甘肅工作的外國專家雖大幅度增長,達到創紀錄的1558人,但在西北各省區中的排位卻降至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