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甘肅省人力資源開發與就業(1)(1 / 3)

甘肅省人口總體文化程度偏低,人力資源開發滯後,勞動力文化技能素質低下,這已經成為甘肅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前不久,在甘肅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提出了甘肅省今後中長期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四抓(發展抓項目、改革抓創新、和諧抓民生、保證抓黨建)三支撐(基礎設施建設、特色優勢產業、人力資源開發),其中人力資源開發是三大支撐之一。因此,研究探討甘肅人力資源與就業現狀及問題,探討人力資源開發與就業發展戰略,對甘肅的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一、人力資源現狀與問題

2003年末全省總人口為2603.34萬人,其中:15~64歲人口為1823.9萬人;從業人員1510.85萬人,其中:第一產業890.04萬人,比上年增加1.24萬人;第二產業282.23萬人,比上年增加3.87萬人;第三產業338.58萬人,比上年增加5.15萬人。一、二、三產業就業人口占全部就業人口的比重分別為:58.91%、18.68%、22.4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4%,低於4.5%的控製目標。雖然甘肅省人力資源開發取得了顯著成果,但與全國平均水平、東部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仍然存在著一係列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總體文化素質較低

目前,甘肅省人口總體文化程度偏低,以低層次文化人口為主體,這已經成為甘肅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2002年,甘肅省6歲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為6.8年,而同期全國及東部地區上述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分別為7.71、8.05年。與1999年美國人均12.74年相比,整整低了5.94年;與後發型國家韓國相比,也要低5.54年。甘肅省人口受教育年限之所以與發達國家及我國東部地區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原因在於接受高層次教育人口比例過低和初中及以下學曆人口比例過大。這一方麵意味著甘肅省人口素質水平遠遠落後於美國、韓國以及我國東部地區;另一方麵也表明甘肅省教育發展與人力資源開發的任務非常艱巨。

2002年,全國15歲及以上的文盲人口為11668.4萬人,占15歲及以上人口的11.63%。而同期,甘肅省15歲及以上的文盲人口為413.96萬,占15歲及以上人口的21.11%,文盲率超過20%,相當於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是文盲,文盲率比全國高9.47個百分點。青壯年文盲率達12.32%,全省實現“兩基”的人口占72.94%。這表明,甘肅省的教育發展與人力資源開發與全國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嚴重製約著甘肅的發展。

(二)勞動力人口文化素質過低,科技創新人才嚴重短缺

1、勞動力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

2002年,甘肅省15歲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平均為6.80年,而城市達到9.97年,縣城達到8.98年,農村達到5.80年;25歲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平均為7.92年,城市達到9.90年,縣城達到9.13年,農村達到6.63年。

甘肅省15歲以上人口中53.66%為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9.17%,接受過高中或中等職業教育的占13.51%,而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人口比重僅占1.11%。

甘肅省25~64歲勞動力人口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為84.57%,具有高中及以上學曆的比例為15.43%,與1999年OECD國家同一指標的平均值69%相比,相差近4.47倍;與美國同一指標90%相比相差4倍。

2、高層次人才極為緊缺

在甘肅省1500.59萬從業人口中,高層次人才稀缺。2002年,25~64歲人口中具有高等教育學曆的比例僅為3.9%,而1999年OECD國家這一指標的平均值為24%,超過甘肅省6.15倍;甘肅省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學曆的高層次人才比重僅占0.95%。據《2001年世界發展指標》數據,在每百萬人口中從事研究與開發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美國1993年為3676人,日本1994年為4909人,韓國1994年為2193萬人,而甘肅省2003年隻有481人,僅為美國、日本的13.08%、9.79%。科技人才與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差距十分明顯。而且甘肅省科技人才中,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的占13.5%,因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較低。

(三)三次產業人員教育水平總體偏低,文化程度結構不合理

甘肅省三次產業的人口素質總體文化程度偏低,專業配置不夠合理,與產業的升級換代和結構調整不相吻合。

全省第一產業的就業人員人均受教育年限為5.46年,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7.09%,嚴重影響了第一產業的人口順利轉移、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的提高;第二產業從業人員人均受教育年限為10.04年,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6.72%,大專及以上人員文化程度的人員比例僅為9.24%,從業人員文化程度偏低,難以實現產品升級;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人均受教育年限為11.22年,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9.41%,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員僅為5.71%,研究生學曆的比例隻占0.27%,目前,第三產業的人力資源結構隻適應傳統服務業的需要,知識密集型的高科技產業將難以獲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