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商務宴請禮儀(1)(2 / 3)

一般是吃完水果後,主人起身,表示宴席即將結束,主賓離座。客人應在女主人站起來之後才能站起,然後離席。應與主人告別,不能隨便中途離席,如遇特殊情況,應向主人道歉,然後悄悄離開。

(4)致謝。參加宴會後的兩、三天內,客人可以采用送感謝卡或打電話的形式向主人致謝,也可以親自登門道謝。

使用筷子和餐巾的禮儀

筷子和餐巾是宴會中常用的兩種用餐工具,要掌握其正確的使用方法,否則會有失禮儀。

1.使用筷子的禮儀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進餐用具。

正規場合就餐,筷子通常要放在筷子架上,放在杯子或盤子上容易碰掉。若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請服務員換一雙。

如果你已經舉起筷子,但突然不知道該吃哪道菜時,最好收回來,等考慮好時再出擊。將筷子在各個盤子的菜中來回移動或在空中遊弋而不下手,是令人難堪的舉動。

把筷子當叉子用,叉著食物放進嘴裏,或用舌頭舔食筷子上的附著物,也是難登大雅之堂的表演。

進餐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時,應先將筷子放下,不要像雜技演員似的兩手抓滿“兵器”。不過,如果是用筷子幫助勺子取用豆子或軟凍食物如“涼拌粉皮”的話,當然是可以的。

不要用筷子去充當取菜以外的其他角色。把筷子當演說道具,隨意亂舞或是用筷子指點他人是很不禮貌的。用筷子作樂器敲打碗碟和桌麵也是不可容忍的,據說這種規矩是跟乞討的忌諱有關的。因為隻有乞丐討吃才會用筷子敲打碗盆。也不要用筷子來推動碗、盤和杯子。

有事暫時離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裏,應將其輕擱筷架上。如果沒有筷架,也可以把筷子直擱在碟子或者調羹上。每次用完筷子要輕輕地放下,盡量不要發出響聲。

用餐時,如果把筷子豎插在盛有食物的碗或盆子上,往往會受到老人的阻止或嗬斥。別覺得委屈,因為用筷禮儀中有這條忌諱。從很古的時候起,中國就有以食物祭祖的風俗。祭祖時,考慮到人死後就已經脫離了軀殼,隻剩下靈魂飄遊冥界,再也不能像活人一樣靈活自如地使用筷子進食,於是就在裝祭品的碗、盆上麵堅插筷子。因此,平常生活中如果將筷子豎插在碗或盆上,就算是犯了忌諱。

在用筷子的傳統禮儀中,主人為表示盛情,在請客人用膳時一般會說“請用筷”、“別停筷”等筵席用語。

將筷子橫擱在麵前的碟子上,那是表示酒足飯飽不再進食了,主人不必過於勉強客人繼續進食。橫筷禮一般用於平輩或比較熟悉的朋友之間。小輩為了表示對長者的尊敬,必須等長者先橫筷後和能跟著這麼做。據吏載,宋代有個官員陪皇帝用膳時,因先橫筷而犯了大不敬的罪。按現在用餐的禮儀,一桌中先吃完飯的,不要立即收拾碗筷,要等全桌人都吃完後再一起收拾,也許這就是古時候橫筷禮儀的延續,表示“人不陪君筷陪君”。

2.使用餐巾的禮儀

餐巾要放在腿上。從餐桌上拿起餐巾,先對折,再將褶線朝向自己,攤在腿上。絕不能把餐巾抖開,如圍兜般圍在脖子上,或塞在領口或別在腰帶上。

餐巾是用來擦拭嘴巴。餐巾當然是為了預防調味汁滴落,弄髒衣物。但是,最主要的還是用來擦拭嘴巴。吃了油膩的食物後滿嘴油漬,若以這副尊容與人說話,委實不雅。況且喝酒時還會把油漬留在玻璃杯上,更是難看。至於口紅也是同樣,要用餐巾略擦一擦,避免唇印沾在酒杯上。

餐巾用畢無須折疊整齊。用餐完畢要站起來,首先將腿上的餐巾拿起,隨意疊好,再把餐巾放在餐桌的左側,然後起身離座。如果站起來後才甩動或折疊餐巾,就不合乎禮節了。餐巾用完後無須折疊得太過整齊,但也不能隨便搓成一團。如有主賓或長輩在座,一定要等他們拿起餐巾折疊時才能跟著動作。

中途暫時離席時,須讓餐巾從餐桌上垂下一角。宴席中最好避免中途離席。非暫時離席時,許多人會把餐巾疊好放在椅子上,這種處理方式並沒有錯,因為餐巾擺放在桌上容易被誤會已經離席。其實,最理想的方式是用盤子或刀子壓住餐巾的一角,讓它從桌沿垂下,當然髒的那一麵朝內側才雅觀。

夾菜的禮儀

一道菜上桌後,等女主人、女貴賓、主人或長者動手後再去取食。若需使用公筷的菜,應先用公筷將菜肴夾到自己的碟盤中,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慢慢食用。

如果是有圓桌轉盤的桌子,夾菜時,要等到菜轉到自己麵前時再動筷,不可搶在鄰座前麵。一次夾菜不宜過多;不要剛夾一樣菜放於盤中,緊跟著又夾另一道菜;也不要把夾起的菜放回菜盤中,又伸筷夾另一道菜。夾菜偶爾掉下一些在桌上,切不可將其放回菜盤內。遇鄰座夾菜要避讓,謹防筷子打架。若同桌有外賓,對他不要反複勸菜,也不要為其夾菜,因為外賓一般沒有這個習慣。

使用圓桌轉盤時,菜肴轉盤的轉動方向一般以逆時針方向為宜。如果他人正向此方向轉動,你不可按順時針方向轉動,轉盤僵持不動是很尷尬的。不能用手固定轉盤,不停地夾取自己喜歡食用的菜,這樣做有失禮貌,會招致在座他人的側目與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