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秀政的家臣中有一個人老是哭喪著臉,每個人看到他,都覺得非常晦氣,所以就有一些臣子對崛秀政說:“那個人整天皺著眉頭,看起來很不吉利,外麵的人也認為他會給您帶來黴運,為什麼不把他辭退呢?”
崛秀政說:“你們的話不無道理,可是,如果派他代我去吊喪,不正是最佳人選嗎?他還是有用的。”
崛秀政當時所處的環境,正麵臨戰國分崩離析的局麵,戰爭隨時會發生,所以平時講究效率,努力積蓄實力,戰時則要勇敢積極。因此,大家都以這種標準來衡量那個老哭喪著臉的部屬是沒有用的人,而要求崛秀政把他辭退。
可是崛秀政卻認為縱使處在戰亂時代,也不是天天要戰爭,也有很多的日常事務要去料理。所以,他主張要廣泛地網羅各種人才,使各個人都能因才適用,發揮特長。這也正是身為一個傑出的領導者,深知天下沒有一無是處的人,而表現出的兼容並蓄的度量。
事實上,領導者雖然負有用人的重任,但是,在許多情況下,他所想用的人並無法任意挑選。所以,關鍵並不在於用這個人而不用那個人,而往往在於怎樣使自己的每一個部屬都能適才適用,發揮最大的能力。
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領導者如果想找到沒有缺點的人才,那簡直是有些“癡人說夢”。所以鬆下認為,明智的領導者不僅包容員工的缺點,同時要更積極地發掘每個員工的優點,盡量去發現和了解別人,試著用長處彌補短處,使每一個員工都能發揮專長。
親自栽培
水戶光國在幼年時,所住的諸侯官邸附近有一個刑場。有一天,該處斬決了一個罪犯。頭顱被砍下以後,高掛在樹上示眾。當天晚上,光國的父親命令他說:“你去刑場把那個罪犯的頭拿回來。”
大家聽到光國的父親居然下這道命令,都不免為他擔憂。因為刑場四周的樹木長得很茂盛,十分陰森。可是,光國卻一點也不畏懼,馬上回答說:“知道了,我這就去。”說完,他就匆匆地趕到刑場,在黑夜裏摸索,終於找到了人頭。但因為它太重,所以隻好把它拖著回家。當他父親看到這種情形時,覺得自己的兒子有這麼大的膽量,深感欣慰。
父親用這種方法來訓練兒子的膽量,似乎有點兒不合情理,可是在那時,人們就是用這種嚴厲的方法來訓練自己的繼承人的。
其實,每一個人都要經過訓練,才能成為優秀的人。如,在運動場上馳騁的健將們,他們驚人的體能和高超的運動技巧並非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嚴格訓練的結果。又如,禪宗的戒律非常嚴格,一般人都吃不消,可是修行很好的和尚,卻一點兒也不以為苦,仍然能夠泰然處之。
可見,隻有人們心甘情願接受嚴格訓練時,才能達到目標。反之,縱使一個人有再好的天賦資質,如果不肯接受訓練,那麼他的能力也是無從發揮的。
因此鬆下認為,身為領導者要想使自己的部下發揮出他們的潛質,就必須施以嚴格的訓練。因為優秀的人才很難得,而且即使得到了,也很難控製,還不如自己培養出來的用起來得心應手。但是,訓練時一定要注意方法,要因人而異,“軟硬兼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以目標統一人心
1969年7月20日,3位宇航員駕駛美國太空船——阿波羅11號,成功地登上月球,創下人類曆史上劃時代的偉大壯舉。在此之前,登陸月球隻是人類的夢想而已。這一次登陸月球的成功,可以說是以美國為中心,許多科學家嘔心瀝血的結晶。
這項偉大的阿波羅計劃,是從1961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的聲明開始的。當時肯尼迪總統聲明:“到60年代的末期,美國一定要把人類送上月球”。因此而確立了人們登陸月球的目標。由於許多人的智慧和力量不斷地向著這個目標集中,最後終於借著阿波羅11號成功的登陸月球而實現,可見賦予目標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