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鬆下論管人之求才篇(2)(1 / 2)

鬆下秉持的原則就是雇傭的人一定要適合工作的需求,這樣才能把生意做起來。因此,不管哪一家企業,都應該尋求適合自己的立場、經營狀態的人才。

雇傭太優秀的人有時會有些麻煩,當然他們也是勤快的工作者,但大都會抱怨說:“這麼簡單的工作,一點樂趣也沒有。”但不這麼自負的優秀人就會心存感謝,滿意自己擔任的職務和工作環境而認真工作。所以,有時雇傭太優秀的人反而不好。

有一句話說:“適合身份”,就是以公司經營政策為前提,雇傭身份適合的人。若你也能熱心地去尋求這些人,就不會覺得人才難求了。

基於信賴而用人

對於如何用人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鬆下認為用人要因人而異,有些人本身能力很強,不必請教他人就能妥善地處理事情,這種人做起事來當然是比因被命令而做事的人更有效率。但是,缺乏這種獨立工作能力的人,則要依賴別人,征求旁人的意見,按照既定的計劃去進行更有效率。

每次,鬆下觀察公司內的員工時,都覺得他們比自己優秀。這可能是由於自己沒有什麼學曆,才會有這種感覺,鬆下信任這些人,經常對他們說:“我對這事沒有自信,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勝任,所以就交給你去辦吧。”對方由於受到重視,不僅樂於接受,而且會努力去做。結果,一定能把事情辦成。

二、相人之術

企業興衰,係於人事

鬆下從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蘇軍將領朱可夫元帥的回憶錄很暢銷。朱可夫元帥是在“乃夢汗事變”擊敗日軍的前蘇聯將領之一。斯大林問他對日軍的感想時,他說:“日本兵的訓練很好,尤其擅長肉搏戰。軍紀很嚴格,服從命令,防禦的力量特別強,士官的訓練也很不錯;他們做戰時的強悍,超過了想象的程度。”他對日本兵稱讚有加,但又說:“可是軍官,尤其是將、校級太差勁。”

鬆下看了這則消息後,不由得想起戰爭結束後不久,聽到一個美國人批評說,日本士兵非常勇敢強悍,可是軍官的作戰方法很差,所以輸了。不僅軍隊如此,公司企業也一樣。日本的勞工都很勤勉,工作效率高,技術也很好,確實比美國的勞工優秀。可是負責人的經營方法,卻不是很恰當。所以勞工雖然優秀,生產能力卻無法和美國比。

這真是一針見血的批評。戰爭輸了,經濟發展趕不上美國,卻不是士兵不勇敢,也不是勞工能力比人家差;而是負責指揮的將官,或公司負責人的責任。簡言之,就是日本軍隊或企業,沒有真正會作戰經營的人。

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探討的嚴重問題。

在很多公司中,有經營順利的,也有到處碰壁的。順利的公司,員工都非常優秀;不順利的公司,員工都很笨拙嗎?絕對不是,主要原因都在經營者身上,一個快要倒閉的公司,一換經營者,立刻起死回生,業務興隆,就是最好的證明。

小職員不夠好,隻不過是兩三萬日元的損失而已,但一個主管或經營者不好,其間的損失,就無法估計了。所以,企業的興衰,係於人事,尤其是主管應負全責。

賢於己者,大膽使用

中國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和他的部下韓信,曾經有過這麼一段對話:

“如果我親自領兵,你認為能帶多少士兵呢?”

“陛下最多隻能率領10萬大軍。”

“那麼,你能帶多少兵馬呢?”

“我是越多越好。”

“那像你這樣能幹的人,為什麼要做我的部下呢?”

“因為陛下不是士兵的長官,而是將軍的長官。”

從這段對話中可以了解到,在指揮軍隊和征戰沙場方麵,韓信的才能確是勝過劉邦,可是劉邦卻有辦法運用韓信的才能。關於這一點,劉邦曾對部下說:“我的智謀比不上張良,在管理上比不上蕭何,指揮軍隊更不如韓信。得到這三位傑出的人才助陣,這是我得到天下的主要原因。”

可見,劉邦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能知人善任。

其實,在那時是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項羽也是一位英雄,無論才能和能力都遠在劉邦之上,可是,項羽不善於用人,甚至連自己的軍師範增都容不下,這是項羽失敗的主要原因。

鬆下認為,身為領導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不肯接受他人的忠告。領導者尤其要注意到這一點。領導者要知人善任,才能完成超過自己能力的偉大事業。當你發現部下的能力在某些方麵超過自己時,那就表示你有成功的希望了。因為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是平凡庸俗比自己能力差的人,要想成功就太難了。

人才不避恩仇

在中國的春秋時代,有位霸主齊桓公,他的成就很大程度是仰仗管仲的輔佐。但管仲曾因王位繼承的問題與他作對,甚至刺殺齊桓公未遂。因此齊桓公即位時,曾想懲罰管仲,但後經鮑叔牙的勸說,立管仲為相。管仲為報齊桓公的知遇之恩,在政治上大展才華。不但使齊國兵強馬壯,更使齊桓公得以稱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