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卓越的經營力(5)(2 / 3)

四、兼善天下

企業經營的使命

人類一直有追求無限地生長和進步的欲望。而企業經營的基本使命就在於維持和提高人類的生活文化,並且滿足人們的要求。如,雖然每個人都希望住舒適的房子,但是如果沒有生產者供給房子,願望就無法實現;而且為了蓋房子,必須生產並提供各種建材。這種生產與供給的工作,就是彼此經由事業的經營進行的。

不隻是房子,所有的生活物資甚至是服務或情報信息等無形的東西,都在因人類的需要而不斷產生,並且以適當的價格和充裕的供給來滿足人類,這些都是企業經營的使命所在。也隻有這樣,企業才有其存在的意義。

供給的物質和服務的內容雖然因行為而不同,但是經過事業活動,貢獻力量以及提高人類生活的品質,是所有企業共通的目標。如果拋棄這種根本的使命感,就絕對不能開創出強有力的事業經營。

一般人都認為企業的目的在於追求利潤,鬆下認為利潤確實是推行健全事業所不可欠缺的工具,但絕不是最終的目的。因為企業的根本使命在於謀求人類生活品質的提高,也隻有努力達成根本使命時,利潤才會變得更重要,這點千萬不能誤解。

實際上,一個負有提高社會生活品質之使命的企業,應該是社會的公器,但是如果它經營的事業不能產生任何成果,這是不可原諒的,它也就沒有存在價值了。

我們經常說“企業的社會責任”,縱使其內容會因社會時勢的變遷而不同,但是不管處在哪個時代,基本的社會責任,可以說都是透過其經營的事業以貢獻並提高社會大眾的生活。

公平不是平均

鬆下很讚同財富的公平分配,因為它對人類生活影響很大,假定有不公平的現象就必須盡力排除。

問題是怎樣才算公平。不論工作量平均分配薪資,肯定會對工作量大的人不公平;而若按工作量分配薪資則肯定在薪資的高低上又有差異,看上去又是不公平的。

雖然,我們每個人的權利是平等的,可是創造財富的“質”、“量”都各不相同;有些人是生產者、有些人是消費者,對於這些人如何評論?如何公平分配?實在太難了。甚至可以說,絕對沒有讓所有的人都覺得公平、滿足的分配方法。

因此,鬆下雖然讚成財富的公平分配,但是,怎樣才算公平應先經由討論來做出結論才是先決要件。鬆下認為,將準備分配的半數,均等分配給從事生產者、不生產也不消耗者、不生產隻會消耗者,而剩下的半數就按生產者工作量多寡來分配。這似乎比較公平。

財富的公平分配,好像不會有人反對,可是怎麼做才算真正的公平,是一個大問題。因此,政府對這一方麵也應該不斷地加以研究,尤其是稅製方麵。為了做到公平合理,更需要特別地努力,讓全體國民都能忠誠擁護其政策,不然,給予的和接受的都會覺得不公平,那就會造成不良的後果。

能源不滅定律

我們對資源應該保持這樣的信念,一方麵要珍惜資源,有效利用;另一方麵要相信資源的豐富性。不要被資源枯竭所迷惑。

人活在世上,除了戰爭等非正常因素,人是不會被餓死的。以最近短短50年的時間來說,物資的生產,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正在逐漸增加。在鬆下小時候物資極度匱乏,幾乎每一條街上都有一家“舊衣店”,可是現在一家“舊衣店”也找不到了。人們現在對舊衣服早就不屑一顧了。新衣服都穿不完,哪還有心思去看舊衣服。現在的人就是這麼奢侈,與50年前的情形簡直有無壤之別。

人口愈來愈多,物資也越來越短缺,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人類的聰明才智是不會坐以待斃的,從月亮上帶回來的石頭不正暗示了人們極有可能將來從太空中獲取資源嗎?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真能實現,那資源就用不完了。

如果擔心資源不足,無法擴大工廠、無法雇新員工就停滯不前,那就大錯特錯了。一方麵人們可以開發新的替代資源,另一方麵人們可以從外太空獲取人類需要的資源,總之,隻要人類能夠互相攜手共進,資源就會無窮無盡,這才是天地自然之理。所以,企業經營者切不可存有此種顧慮,要一心一意搞好經營才對。

永無止境的追求

鬆下在少年時期,因為家裏窮,11歲的時候,就踏出家門,來大阪當一個小店員。在店裏,受到各種教導,雖然不像學校有那麼係統化的教育方式,但是對鬆下來說卻是今後在社會上的一項活生生的學問,他覺得能夠成為產業界的一分子,對企業的發展略有貢獻,都得歸功於當時所受的教導。

當鬆下長大一些時,看到國家社會都有長足的發展,教育也更加發達。現在大部分青少年,在中學畢業後就進入公司服務。這與他當時的修業方式不盡相同,但其本質,並沒有什麼差異。

在當時以一個人一雙手,開始了公司的經營,當時鬆下對公司經營的信心,當然沒有現今這樣強。可是之後,經過了長時間的磨煉,他對經營上的信念和對社會的責任,都有了認真的考慮。現在,尤其深深地認識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不僅是為公司而存在,通過公司的經營也同時服務於社會。這不僅是身為公司經營者的職責所在,也是他身為社會上一分子的義務和責任,鬆下一直把它當成一份尊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