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卓越的經營力(5)(1 / 3)

憂樂觀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中國大政治家範仲淹的名言。

鬆下認為,“先憂後樂”不隻是在政治上,也可以引用在企業的經營上,即使隻有三五個員工,也必須有這種意識。

與人同憂,與人同樂,一個人能做到這個地步就不錯了。可是當一個經營者隻做到這一步還不能算是及格,一定要有先憂後樂的精神。

“憂”,不隻是擔心掛念,廣義的解釋應該包括思考、創新和構想,所以“先憂”的意思就是比他人先一步思考、創新和構想,尤其是經營者更要如此。

當然,經營者不一定一天24小時都要工作,適時娛樂休息是很必要的。可是肉體休息,腦筋卻是不能休息的。在休息娛樂中,心裏也必須有“先憂”的念頭,千萬不要整個人都沉迷在玩樂中,一個人隨時要有警惕的心,靈機一動就可能產生出新的構想來。

但身為經營者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哪能每個人都能做到“先憂”的要求。不過即使不能做到至少也要持有這種觀念,不然,不管你多麼有才幹,那也不適合做經營。

也許你會認為這樣的自我要求太苛刻。不過,負責經營,處於領導地位的人,沒有高人一等的修養行嗎?所以古聖先賢才會用“先憂後樂”這句話來勉勵我們。特別對今天這樣困難的局麵,更要把這句話牢記於心。

三思而行

因為人不是神,有時候在某種情況下,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尤其是我們在知識不多、經驗又淺的年輕時期,想要迅速地判斷一件事情實在不容易,弄不好就會將自己迷失。

1919年年底,在大阪電燈公司工作時的一位朋友A君給鬆下一個提議。他說:“為什麼不把個人經營的鬆下電器擴展為公司組織呢?與其你一個人這樣勤苦地經營,何不吸收一些外資來擴大組織規模呢?我有些相當有錢的親戚和朋友,很快就可以拿出5萬、10萬日元。我們兩個人把鬆下電器擴大為公司組織,好好地大幹一番,你看如何?”

A君熱心的說服,鬆下心裏頗為所動。想想A君的話並沒有錯,如果一個人的能力能夠做到10分的話,兩個人組織公司也許就能夠做到30分。於是,他當場對A君說:“讓我好好考慮一下,四五天後我去你家回消息。”然後就分手了。

說是考慮,但由於手頭還有其他事情其實也沒有真正考慮,不過拖著也不行,所以鬆下還是決定去看A君。A君看到鬆下,就迫不及待地說:“鬆下君,你做了決定沒有?要是決定的話,我明天就向公司辭職,然後馬上回鄉下去跟親戚籌錢,一家5 000日元,10家就50 000日元了。”

鬆下那時其實也剛做了一年多的生意,商場經驗也不足,對未來的遠景也沒有明確的打算。在A君一再敦促下,他終於被他說動而半信半疑地承諾下來,好歹總算有了一個結論。

但是,等回到家靜靜地把事情重新考慮一遍後,鬆下覺得這樣答應下來實在有點貿然。想來想去他還是覺得一個人經營比較好。因為對A君的性格、處事能力並不是很了解,那麼多的錢能像他講的那樣那麼簡單就籌集來嗎?

雖然與A君有了口頭約定,但是以現在的經營狀況而言,還是先個人經營較為合適,可是礙於情麵又不知該如何開口。就這樣在懊惱中又過了兩三天。最後,鬆下想最好還是和A君去細談一下,於是就又去拜訪A君。

這一去,沒想到卻發生了一件比小說情節還離奇古怪的事情,A君突然暴斃了。鬆下去的時候連喪事都辦完了。A君的太太表示,和他分手的第二天,她先生就突然罹患急性肺炎,兩天後就撒手歸西,因為不知道鬆下先生的住處所以沒能通知,感到十分抱歉。

鬆下聽到這個消息後整個人都呆住了。人生的無常真讓人感慨萬端。協議當然也就取消了。假如沒有取消的話,今天也許就沒有鬆下電器公司了。

因此,經過這次事件之後,鬆下對於重大事情,絕對不會像這次一樣,心裏還沒有清楚就稀裏糊塗地作決定。

寧責己不怨天

古人常說:“勝敗乃兵家之常事。”因此一般人認為不論做什麼,勝負是免不了的,並把這種看法用在經營上,認為企業營運時獲取利益或是受到損失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企業經營會受到景氣好壞的影響,而受景氣影響的程度,往往和運氣有關,也就是說運氣的好壞,會影響業績,而公司有時賠錢有時賺錢這是實際經營中常有的現象。

鬆下不否認運氣的存在,但是鬆下認為企業經營並不是受外在情勢的左右而時好時壞。在經營企業時,鬆下一直有這種觀念,當事情進行得順利時,鬆下會認為這是運氣好的關係;當事情不順利時,鬆下會想原因肯定出在自己身上。也許有人會說,因為不景氣而無法賺錢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即使在不景氣時,仍然有繼續獲利而業績上升的企業存在。可見,問題還是在於你自己怎麼做。歸咎於外在因素,人就會因此怠慢下去,而若歸咎於自己,則會主動去尋找失敗的原因,並及時加以改正。

經營的方法可以說是無限的,隻要做法適當,就一定能夠成功。因此,不管是處在不景氣還是其他不利情況下,認定還有一條生路並努力去追求的話,是一定可以獲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