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卓越的經營力(4)(2 / 3)

這才是現代各行各業所應有的態度。每個商人都有責任去實現這種目標。

要為對方利潤打算

一般來說,交易雙方買方總是占有相對優勢。如果站在買方的立場來看,東西當然是越便宜越好,碰上賣方正好有弱點的話,買方有時也會乘機狠狠殺價。但是就一個經營者所該采取的正確態度而言,鬆下的看法有所不同。

剛開始創業時,我們還沒有生產電木,很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家電木工廠。正好當時有一家生產電木和插座的H電器公司經營不善,於是他們就希望我們公司買下他們的工廠。

這對於早就希望擁有一家電木工廠的鬆下電器公司來說真是一個好消息。於是,鬆下立刻與對方接洽,很快就進入具體細節的交涉階段,最大的問題,當然還是在價格方麵。

對方是個經營不善的公司,立場可以說非常不穩,照理應該低價就可以把它買過來。如果再觀察一段時期,等它的情況更惡化時,說不定還可以用更低的價格將其買到手呢。一般人肯定都有這想法,因此,假如鬆下電器公司借機來個大殺價也無可厚非。

但是,鬆下卻認為,絕對不可以用低價購買。這在當時一般人看來,簡直有點兒犯傻。

鬆下電器公司需要一個電木工廠,假如買不到別家現成工廠的話,那就隻有自行研究開發電木,這需要花很多的錢。如今有一個這麼好的機會,對於鬆下電器公司而言,必須加以好好地把握。因此,鬆下認為,以它的實價來購買才是正確的。

鬆下認為這是很合理的處事方式,其他的采購場合也應該如此。我們應該以讓對方有利可圖為基準,購買他們的產品。

顧客永遠是上帝

企業活動直接或間接地以社會大眾為對象來進行,因此,如何了解社會大眾的想法在經營上是相當重要的。如果你認為社會是沒有秩序,無章可循,經營時就會順著這種心態來做;如果你認為社會是正確的,就會順著社會的要求去經營。關於這一點,鬆下認為,社會大眾的判斷基本上是正確的,鬆下也一直基於這個信念來經營事業。

一般來說,如果我們的經營方式有錯誤,一定會招致社會大眾的責難和排斥;反之,如果經營是正確的,社會大眾一定會接受,隻要我們都了解這個道理,就能培養出堅定的信心。

當然,天底下沒有完全一樣的人,個人的思考和判斷不可能完全正確,而且由於時勢的變化莫測,大眾的意見有時候也可能出現偏差。但縱使組成社會的個人難免犯錯,從整體長遠的眼光來看,社會大眾還是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的。

既然社會大眾永遠是正確的,我們就必須隨時想到,“社會大眾認為什麼事是正確的?”然後朝大眾所讚同的正確方向努力,這樣做一定會被社會接受。

因此,我們要依賴社會大眾,去做受大眾了解和支持的事,再沒有比這更好的經營方法了,這樣經營,就像走在平坦的大道上一樣,前途一片光明。

銷售就是服務

不論是多好的商品,若缺乏完整的服務,就無法使顧客滿意,並且也會因此失掉商品的信用。

服務不管是在生產上還是在銷售上都應優先考慮。如果對於銷售的產品無法做妥善的服務,這時就該考慮是不是應把銷售的範圍縮小。

這就是說,如果有5件產品,都能提供十分的服務,那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沒有這個能力,隻能提供3件產品的服務,那就應該隻做3件,以便提供最完整的服務。若沒有這樣做,對客戶來說,就是沒有盡到身為生產者和銷售商的責任。

因此,在擴張業務時,應該有這種責任的自覺。常常問自己生意規模做大了,服務的範疇是否擴大了。如果雖然有能力擴展業務,但在服務方麵卻一時跟不上,那就先不要擴充了,免得到最後在服務方麵,無法麵麵俱到,致使客戶不滿,而走向失敗之途。

總之,服務是任何一種買賣,都不可缺少的。因此,在任何場合,都應該在服務允許的範圍內做生意。隻有以這種態度經營,才能帶來蓬勃的發展。

供應商與顧客同等重要

自古就有“利在其源”的說法。簡單地說,就是指善於采購,才能獲得利益。即盡量以有利的方式,適當的價錢進貨。這是很妙的一句話,實際上,如果想使生意成功,進貨是很關鍵的一環。

因此,身為經營者,必須能夠爭取到質優價廉的供應商渠道,並且像對待顧客一樣對待供應商,對他們予以高度的重視。否則,生意很可能就會不興隆,這雖是很簡單的道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並不多。

最近常聽說,在公司或商店經辦采購的人,態度有些蠻橫。他們可能是還沒有明白“利在其源”的意義,以為一味地要求減價才能達成采購任務。鬆下認為采購人員必須明白供應商就是我們的“利之源”的道理,將供應商看成是與顧客一樣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