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景氣雖然不是自己造成的,要擔負一切責任當然不合理。但是,反過來,在以前經濟景氣的時候,有沒有“居安思危”的應有準備,或是在經營上有沒有采取“水壩式經營”。如果有,就是遇到不景氣,業績也不會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實際上,在這種不景氣的情況下,也有保持業績繼續增長,取得輝煌成就的公司。
總而言之,把失敗的原因統統歸給他人,想辦法找理由來自我安慰是人之常情。可是,當一個成功的經營者卻不可以這樣,要自己擔當起失敗的原因,徹底反省、檢討,失敗才會變成成功之母。
擇善固執才能得勝
1917年8月11日,鬆下為了要製造電氣器具,辭掉了服務7年的大阪電燈公司的職務,在大阪的“豬飼料”開了一個小工廠,開始製造電氣插座。1917年10月中旬,才開始有電燈插座成品上市,而10天之內的銷售量,隻有100個左右,總金額還不到10日元,因此有兩個同事失去信心而轉行,剩下來的就隻有他內弟、妻子了。
就在他快要失去信心時,在1917年12月,他意外地接到了一家電氣商行訂製電風扇絕緣盤的訂單。由於鬆下加倍地努力,不僅工作進度超前,產品品質也很好,1 000個絕緣盤如期交貨。收入貨款160日元,這給了他莫大的鼓勵與信心。
這個電風扇絕緣盤產品極得顧客的欣賞,所以,在第二年他們又訂了2 000個產品。
這讓鬆下醒悟到,任何困難的工作,隻要秉持堅定不移的信心和耐力,前途必能暢通無阻。這就是信心與耐力,能使不可能成為可能的道理。
凡事都要以努力奮發、信心與耐力的態度工作,則事情的發展與進步是可以預期的。
在實際工作中,雖然有些事未能如願達成,但在忍耐中,周圍的情勢,可能會出現一些轉機,而有所突破。或者因為艱苦奮鬥,忍耐努力的情形,而得到外界的共鳴與支持。如此,雖然不能完全實現當初的計劃,但卻也能達到某種程度的成功。
正如電風扇絕緣盤生產銷售的事,在挨家挨戶推銷插座還是銷售不良的情況下,能夠不氣餒,繼續努力,堅持經營,就能得到訂單的機會。
因此,對一切事情,要固執堅持,不可輕易放棄。當然,也不能太過迂腐,凡事要有適應外界的能力,活用腦筋,不可一味忍耐、執迷不悟。
絕望與膽量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上,有時不免會遇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隻能幹著急。碰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鬆下以自己的親身經曆給出回答:
“1917年,當我還在大阪電燈公司服務的時候,醫生診斷我患了肺尖卡他病。肺尖卡他據說是初期的肺結核,那時我正好22歲,如果是今日的話,聽說自己得了肺結核也許不會那樣害怕,但那時候如果得了肺結核,十人之中就有八人不治。我實在害怕得不得了。
“尤其是我這種情形。我上麵的兩個哥哥都是因為患肺結核而病逝的。因此,當我聽到自己得了初期肺結核病的時候,不由得想起‘這回輪到我了,要來的還是來了’,心中痛苦異常。
“那時候醫生告訴我,一定要多休養,最好回到鄉下靜養三個月左右。當時,這對我而言簡直是天方夜譚,我沒有親人也無家可歸,最主要的是沒有錢。
“何況當時並沒有現代化的醫療設備或健康保險製度,而且我的薪水是日薪製,如果為了靜養而休息的話,那就沒有錢可以吃飯了,因此除了等死以外毫無辦法。
“我想,既然橫豎都得死,與其死在靜養之中,還不如盡情工作而死來得痛快。有了這個想法以後,我就仍然照常工作,一個星期隻休息一天。
“這種想法看似很不合情理。別人也許會說,向公司借一點兒,靜養一陣子的話誰能說一定好不了。但是我並沒有這麼做。
“那時,我能夠從平日奮力工作中體會到價值的喜悅,我以幹到死的膽量積極麵對工作。
“結果,奇怪的是我的病情並沒有惡化,我仍然能夠保持工作一星期才休息一天的正常情況。這不就是所謂的“絕處膽氣生”嗎?這讓我的精神和肉體都保持著良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