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馬上回答說:“隻知道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徒手渡河,這種逞匹夫之勇的人,我絕不可能和他共同行動。無論做什麼事,都必須經過周詳的計劃,縝密的思考之後,才能付諸實行。”
子路聽後,雖然有些不服氣,卻又找不出反駁的理由。
孔子絕不是否定勇氣的存在,在其他場合,他也曾說過“仁者必有勇”的話,但這種勇一定要以正義為本,因此血氣之勇,不能稱之為“勇”。
鬆下也曾有過類似的經驗。在其創業之初,由於競爭十分激烈,其他公司便不斷地壓低價格以求拋售貨品。那時他還很年輕,心想:“事到如今,隻有和他們拚了,才不會輸給同業。”結果為了這件事,鬆下跑去和加藤大觀師傅磋商。大觀師傅說:“假使公司隻有你一個人,你大可這樣做。但你有這麼多屬下,他們又都有家眷,身為公司的負責人,竟然逞一時之勇,豈不是連累了你的屬下嗎?”
鬆下覺得他講的話很有道理,經過再三思考之後,決定放棄和其他公司競相拋售貨品的念頭。果然不久,顧客都轉而信任鬆下,也因此才獲得了今天的成功。
因此鬆下認為,領導者需要有勇氣的表現,但絕不是逞一時的匹夫之勇,而是必須考慮該如何行事方屬妥當。一旦決定了正確的方針後,縱使千萬人前來阻擋,也要勇敢地向前邁進。領導者所應該具有的,就是這種大勇。
三、掌控大局的性格與氣度
路有很多條
鬆下自幼家境清寒,9歲便出外做事。在今天一天工作8小時工作製是肯定的,但當時從早到晚一點兒休息時間也沒有,除了孟蘭盆節和過年外,整年都沒休假,所以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念書。
母親看鬆下沒有時間念書,就建議他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找個夜校讀點兒書。他也想這樣做。但父親堅決反對,認為既然踏入商業界,就應該一心一意學做生意,所以鬆下到17歲仍然以工作為主。
但現在想來,正因為專心工作,鬆下才能學到一些買賣的訣竅,並對後來非常有幫助。因此,鬆下對於自己沒能多讀點兒書,也沒有很大的遺憾。
命運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東西。雖然人各有誌,但往往在實現理想時,會遭遇到許多困難,反而會使自己走向與誌趣相反的路,在這方麵獲得成功,鬆下認為自己就是這樣。
我們每個人的知識能力都是有限的,視野都有狹窄的一麵。但是,對於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可以從暗中求索。所以,不必要對一件自己不知道的事,耿耿於懷,若能一開始認為自己什麼也不懂,反而不會有心理負擔,而易於接受新的事物。
無論如何,人類的知識領域是博大的,對於我們生命中的一切事情,都應抱著隨和、滿足的態度去麵對,這樣才能使自己生活得愉快。
決斷的勇氣
人有時候會有想說或者非說不可的話,但是卻又不敢說或不便說。雖然每個人都有言論的自由,但礙於對象和場合的關係,有時的確不便表明自己內心的意思。然而,有些實在非說不可的事情,即使當時不說,最後仍然非說不可。
當年鬆下不願再繼續做學徒的時候,雖然話是非說不可,但仍然說不出口。他11歲時開始在大阪幫傭,最先在火盆店裏做了3個月的學徒,以後的6年都在一家叫五代商行的腳踏車店裏度過。當他剛進五代商行的時候,腳踏車還被一般人視為奢侈品,售價相當高,不是平常人買得起的。
大約又過了五六年,那時候腳踏車的價格已經降下來,逐漸普及了。而五代商行也從一家小店擴展為批發商了,鬆下的工作狀況也隨之不斷改善。
可是,就在那時候,大阪開始擬定交通網絡計劃,準備逐步鋪設市區電車路線。1909年,市內主要路線已經開發完成。有一天,鬆下因為店裏的事情騎著腳踏車在大阪街上跑,到了四之橋附近,才第一次看到電車的模樣。
當時鬆下深深地被電車飛奔的樣子所吸引住了。腳踏車必須用腳踏才能走,而電車那麼大體積的東西,卻能使用眼睛看不見的電力來行駛,真是個了不起的東西;騎腳踏車會感到勞累,但是坐電車不管走多遠卻不費一點兒力氣,實在太方便了。
電力將來肯定能給人們帶來很大的便利,如果從事與電力有關的工作將來一定會大有發展。可能的話,鬆下認為自己最好能從事這方麵的工作,那該是多麼有趣而又有價值的事情啊。他越想越覺得應該盡力去做和電力有關的事情。
可問題是目前這份腳踏車店的工作。如果為了從事與電力有關的工作而辭去這個已經做了6年的工作,6年中培養起來的工作感情真讓他割舍不下,這讓他感到非常苦惱。
最後,他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先不說明理由請一段時間的假,等找到電氣方麵的工作再說。